新闻

为什么中国民航制造落后美国那么多,而军用飞机却没有?

2024-09-06

한어Русский языкEnglishFrançaisIndonesianSanskrit日本語DeutschPortuguêsΕλληνικάespañolItalianoSuomalainenLatina

这里,是龙牙正在爬的一座山。

应用场景完全不一样,产业链也不同,军用产品与民用产品出现代差事非常正常的事情。

在多个国家(大国)之间跨国比较的话,全球产业链/封闭产业链的因素也是必须要考虑的,比如说手机,是典型的全球产业链的成果;而军用通信设备则一般都是封闭产业链的成果,这两者很显然全球产业链的产品具有优势。而同样在军用系统中比较,那么占据全球产业链高端的国家,毫无疑问具有优势。

比如说在2004年左右的时候,民用通信系统普遍已经是2.5G移动通信时代了,而我国军用通信系统完全没有移动通信网,固定通信网才刚刚基本完成程控化,磁石/人工交换也还有很多很多。

比如这一套叫做“8路接力机”,部队叫做“老8路”,微波接力机提供信道、磁石交换机作为用户接入设备,非常古老的系统。

这个就是磁石交换机,实际上8路微波接力机完全可以实现程控的,但是当时我国(90年代晚期)的程控机还不能完全国产,核心技术掌握在外国手里,不可能依赖外国设备来搭建自己的军用通信系统,因此只好使用人工交换:用户摇进来一个电话,告诉接线员要找谁,接线员给接到那边去。

到了2000年的时候程控机已经完全国产,终于可以放心用了,这时候才把这个磁石交换机换成了程控机,这种新的8路接力通信系统改名叫“改8路”。

老8路跟改8路的故事很说明问题:

一是军用系统保密性和可靠性要求高,不可能采用全球供应链;

二是自己国家的供应链企业不在世界头部位置,那你就没法做到全球领先。

同样的事情在我军的军用通信系统发展历史中发生过好多次,也不光是微博接力通信系统,包括电台、卫星、移动通信都是一样的,被美国整整“卡脖子”卡了30多年,直到华为/中兴等一系列国产企业做起来,到我退役之前已经基本可以做到跟民用系统同步,民用4G,军用也能4G了。

这就是国产崛起的意义。

这里面最惨痛的就是第一代卫星车,VSAT卫星通信车。信道机是美国休斯公司的,能够提供2M信道一个、1路勤务话。但是别人的信道机你不敢用啊,只能在后端加一个国产加密/解密机,加了这个国产机器之后就只有4路话/1路勤务话了。16K一个话音信道,4路话音,总共才能利用64K的信道资源。但是卫星转发器租金可是实打实的收的,按“个”算,一个就是2M,那可是真金白银。

另外2G时代长期落后也是很惨痛的,民用GPRS算2.5G,带宽能够做到128K一个用户,一台设备带90个用户没问题,而这时候我们军用最多能够做到16.6K一个用户独占一台设备,天壤之别。

到了3G时代略微好一点,中国开始有了话语权,这个通信代别我们干脆放弃了军用追赶,用2G设备凑合了好多年,一直到2016年开始才有了替代,但“士别三日当刮目相待”,一步迈进了4G时代,单个移动用户2M信道、一台设备几百个用户,“战场WIFI”、个人卫星终端、多重接入方式都有了。

因为国产替代彻底起来了,在整个世界的通信领域都有了话语权,自己的标准、自己的技术、自己的设备,终于做到了跟美国平起平坐。

通信系统的追赶,跟航空工业追赶其实是一个道理,民用航空落后、军用航空装备先进,也是非常正常的。

中国民用航空落后是因为起步晚,从运10算起也不过40多年,真正具有实用性的ARJ21更晚,只有20多年的历史;美国民用航空起步很早很早,早在二战之前就已经有了民用飞机制造业并且履出经典机型。

中国军用航空起步比民用航空更早,第一架自行设计制造的飞机是强5(不计教练机),50年代末期就起步了;美国军用航空业当然更早,但是这里有一个关键点:

两国军用航空业都是封闭产业链。

事实证明,军用系统搞全球产业链不是一个好主意……

肥电作为一种单纯的空军用多用途战机其实是非常优秀的,中国暂时还没有能够对标的多用途战斗机,F-35A陆基起降多用途战斗机实际上还是非常优秀的,歼-35目前还没有服役,具体性能也还未知,这方面必须要实事求是的说我们不如美国。

但是F-35B、F-35C是另一码事。

“全球供应链”体现在军用系统上问题是非常非常严重的,技术标准不同意、供应链复杂,隐患是非常多的,这是广大网友看不起F-35的原因,暴露出问题的也恰恰是所谓“全球战斗机”的这一部分。

能够互相对标的只有歼-20和F-22。

同样是封闭产业链的结果,无法利用全球产业链来做到领先,那么就是谁的产业链齐全、先进,谁的产品更先进。

实际上F-22并没有比歼-20服役早多少。

F-22是2005年正式服役的,歼-20则最迟不过2017年就正式服役了,两者相差不过12年。

三代机完全不是这回事,F-16早在1978年就服役了,而对标的歼-10正式服役已经是21世纪的事情了……

更要命的是F-22的产业链在2011年关闭了!

他自己给自己关闭了!

淦!

对于F-22、歼-20这种高精尖武器而言,生产线的关闭实际上就意味着80%的产业链本身的关闭。这种高精尖武器的生产线,其实很多零配件、材料乃至于工艺本身就是专用的,离开这个产品你再也找不到别的任何用途。

比方说我见过一种大型电离层散射通信用的专用天线,里面有个非常奇怪的工艺:铝管里面塞陶瓷。陶瓷怎么在铝管里面烧结呢?铝的熔点只有660度,陶瓷要烧结少说800度,这个铝管还要求是无缝的,也就是说只能先冷拔铝管成型,后按照铝管弯来拐去的形状往里面灌陶土再烧结。

我到现在也没整明白这个工艺是咋弄的,也想不到民用领域有什么地方需要用到这种奇怪的工艺。

实际上各种专业领域奇奇怪怪的工艺多了去了,这条生产线停了,这个产业链也就没了,这些工艺、材料、技术都面临失传。

这也是为什么美国无法“重启”F-22生产线的原因,工艺材料技术都失传了。“重启”生产线可不是你按一下“reset”键的事情,也不是打扫打扫为生重新通电的事情,而是原来那么多专用工艺以及懂这些工艺的老工人,都没了!

因此,F-22实际上从2011年就停止了迭代;

歼-20至今也没有停止迭代。

所以你看哈,歼-20对F-22,并不是你想象的“C919对标737MAX-8”,而是“C919对标737-800”,还是生产线全面老化、装配工丢三落四、质量监督管理一塌糊涂的、老了20年的737-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