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孙逢春:换电在能源与交通融合中仍占有重要地位

2024-08-31

한어Русский языкEnglishFrançaisIndonesianSanskrit日本語DeutschPortuguêsΕλληνικάespañolItalianoSuomalainenLatina

2024中国汽车产业发展(泰达)国际论坛(以下简称“泰达汽车论坛”)于8月29日至9月1日在天津举办。在8月31日开幕大会上,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理工大学教授孙逢春发表了题为“中国NEV技术三十年发展与未来技术再突围”的演讲。

新能源汽车这一名词虽由我国提出,但基于电动车的历史可追溯至1881年,新能源电动汽车在19世纪末期便已出现,其后历经上世纪的三起三落。如今,中国正处于第四次电动汽车发展浪潮。

历经七个“五年计划”,国家重点支持电动汽车新能源汽车已达35年之久。目前,国家新能源汽车安全监管大数据平台上运行的车辆将近2400万辆,运行里程近1万亿公里,节能减排达3亿吨。接入平台车辆中,新能源乘用车占比达到92.65%,新能源商用车占比达到7.35%,取得了国际先发和领先优势。

当下,绿色与低碳能源、多元智能化动力和电力已经成为中国实现强国梦的绝佳机遇,同样,也有很多问题需要整个行业共同面对。

“要实现强国梦,必须做到:降低石油、天然气进口量和对外依存度,确保国家能源安全与自主;实现交通碳达峰与碳中和,减少汽车燃油消耗;推进机动车辆全面电动化,以电为主、燃油或代用燃料为辅;促进交通与能源融合发展,实现道路基础设施电能资源化;实现交通用能源自洽,带动新三样国内大市场大循环,实现增量或存量长期可持续发展。”

孙逢春给出了一组数据,2023年我国交通领域碳排放超10亿吨,约占全国碳排放的9%至10%,道路交通碳排放占交通领域碳排放的85%,远高于水、空、铁运占比。商用车碳排放占道路交通的60%以上,我国商用车保有量约为4150万辆,占总比例12.5%;新能源商用车占商用车保有量比例仅7.35%,远落后于乘用车,交通领域碳排放控制任重道远。

与此同时,一个很重要的问题是,如何解决绿色能源供应问题。“假设未来汽车保有量为4至5亿辆,实现全面电动化和新能源化,用电量约为1.3至1.6万亿千瓦时,与当前国民用电量相当,约占全社会用电量的15%。要实现交通碳中和和绿色能源化,必须解决绿色能源供应问题。”

回归到汽车本身,到2028年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累计退役量达到182万吨,对于很多车企不断追求高续航里程的做法,孙逢春表示,这会使得电池有效利用率低,对不可更换电池造成浪费,因此他认为,未来换电在能源与交通融合中仍占有重要地位。

“在当前快速发展的科技时代,汽车行业正面临着重大的变革和挑战。只有不断加大对关键技术的研发投入,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实现汽车产业的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