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海葵一号”外输作业好搭档亮相,“北海开拓”轮来自上海浦东

2024-10-04

한어Русский языкEnglishFrançaisIndonesianSanskrit日本語DeutschPortuguêsΕλληνικάespañolItalianoSuomalainenLatina

10月4日,中国南海流花油田,亚洲首艘圆筒型FPSO(浮式生产储卸油装置)“海葵一号”刚刚投产不久,即将迎来首船原油外输的重要时刻。
作为集原油生产、存储、外输等功能于一体的高端海洋装备,“海葵一号”每天可处理原油约5600吨,最大储油量达6万吨。由于其独特的双艉输功能设计,因此需要更懂它、更合拍的提油搭档。
这一好搭档正是来自上海浦东的“北海开拓”轮——由中海油国贸上海北海船务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北海船务公司”)专为“海葵一号”外输作业量身改造,搭载艏装载和艏侧推系统,完美契合“海葵一号”外输的特殊运力需求。
据介绍,“北海开拓”轮配备艏装载系统,具备单点系泊、多点系泊、海上输油等多种操作模式;还加装了艏部侧推装置,使其能适应更恶劣的复杂海况作业条件。该轮能够轻松满足“海葵一号”要求的每小时4000立方米以上的外输速率,单次可运输45万桶原油。
提油时,“北海开拓”轮还能自行提升、接装外输软管,避免传统船型FPSO提油时传递输油软管衍生的各种风险,减少接管作业人员的工作量和危险性,同时增强极端天气作业的安全性。
“海葵一号”根据所在海域盛行季风风向,设置了东北、西南两个外输点,这对提油轮安全性、稳定性、灵活性要求都有所提高。
“北海开拓”轮的艏侧推系统在提油时能够稳定船头方向,可以适应不同外输点,也能降低提油时FPSO与提油轮、辅助拖轮之间的碰撞风险,为“海葵一号”提供安全可靠的运力保障。
事实上,在“海葵一号”设计建造之初,国内外无适配运力,需新造船或者改造现有船舶进行运力适配。为缩短交船周期,且最大程度利用现有资源,北海船务公司项目组最终选定对“北海开拓”轮进行改造。
“北海开拓”轮在改造过程中,仅用时12天便完成坞内施工,最终比计划改造周期提前1个月完成测试交付,为“海葵一号”外输作业赢得了充足的试验时间。
北海船务公司是国内首家掌握并具备艏装系统及动力定位系统的先进经验航运公司,但在普通油轮加装艏装载设备接装原油也是国内首次。
面对要在紧凑机舱内新增发电机、在狭小集控室改造配电板等系列挑战时,“北海开拓”轮改造项目组充分发挥特长,将新增艏装载系统集成到船头,利用原有仓库插入新增系统的辅助设备,通过共用维修空间等方式,提高船舶空间利用率,充实了船舶“脑容量”。
9月20日,“北海开拓”轮顺利完成“海葵一号”首次外输作业,成功检验了“北海开拓”轮配套“海葵一号”提油轮改造项目成果,解锁了“海葵一号”圆筒型FPSO运输“新技能”,也实现了中国圆筒型FPSO适配运力从无到有的创新发展,将为推动我国深水油气田开发贡献重要力量。
北海船务公司行政人事总监李轶宁告诉记者,北海船务公司成立于1994年,可以说是伴随浦东新区开发开放而生的,公司在筹备阶段,正是看中了浦东开放的巨大潜力,选择在此设立公司总部。如今,浦东聚集了大量的航运相关企业和机构,从船运、货运代理到港口服务、海事法律咨询、保险等一应俱全。这种产业集聚效使企业在寻找合作伙伴和服务提供商时更加便捷,有利于形成上中下游航运产业链紧密协作的良好生态。
李轶宁还透露,当前,上海是全国唯一一个将航运业纳入碳交易市场的地方,北海船务公司主动成为上海碳排放配额管理单位的航运企业,为我国探索航运业碳减排管理制度以及实现碳达峰和碳中和目标贡献了力量。同时积极响应浦东新区推广航运信息化、智能化政策,探索绿色航运技术和模式,帮助北海船务公司在行业内保持前沿水平。
作者:唐玮婕
文:唐玮婕图:采访对象提供编辑:商慧责任编辑:戎兵
转载此文请注明出处。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