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德国鼠式超重型坦克③(Mike的研究系列)

2024-09-22

한어Русский языкEnglishFrançaisIndonesianSanskrit日本語DeutschPortuguêsΕλληνικάespañolItalianoSuomalainenLatina

Panzer VIII Maus(3)

鼠式坦克实在太重了,因此根本无法通过当时的所有桥梁。因此对于当时的河流,只能小溪直接过,深水进行潜渡。这个潜渡方案就需要一辆装甲车伴随鼠式坦克前进,并且这辆装甲车通过电缆为潜渡的鼠式坦克提供动力,直至鼠式抵达对岸。在水下时,鼠式的发动机不会运转,电力直接输送给主动轮,一个巨大的潜渡呼吸管给车组提供氧气。这一方案可以让鼠式坦克在约8米深的河底行驶。当鼠式过河后,两个车的角色就会颠倒过来,鼠式坦克再给这辆装甲车提供电力,将其拖过河。

那河床太软,坦克陷住咋办?战斗中,人家是打不穿鼠式,人家给你装甲车干爆了咋办,前面河就别过了呗?那要是撤退呢?只能原地挨打了?又不是做279的扛伤害任务

鼠式坦克方案,V1原型车也就没什么太大意义了,不过厂家仍在对其进行一些改进工作,不过主要的工程已经全部完成了。1943年9月26日,V1从克虏伯运往了阿尔凯特工厂,在那安装了内部组建和传动系统。这些工作于当年的12月22日完成,然后又于1944年1月10日下令运往位于伯布林根(位于斯图加特西南)的试验场。在次日装车启程的时候,根本没有任何东西能拉得动鼠式,只能靠自身动力移动和自行装载,但车体内部还有一些没有完工。因此,克虏伯的技术人员又在伯布林根完成了最后的收尾组装工作。此次行程总计需要3天。阿尔凯特公司(德语:Altmärkische Kettenwerk GmbH),大家也比较熟悉了,德国国防军的装甲车辆主要制造商之一,每天平均10到20辆车出厂,同时还承接从前线通过铁路运到工厂的受损车辆进行维修。

鼠式V1原型车抵达伯布林根试验场

戴帽子的就是斐迪南·保时捷博士(保时捷是后来的音译,我其实倾向于二战期间的人名翻译为波尔舍,即斐迪南·波尔舍博士,特指车辆的时候,波尔舍或保时捷就不纠结了)

试验场上的V1,注意用于爬上装甲板的舷梯

1944年1月15日,对鼠式V1原型车的测试正式开始,在2公里的越野行驶中,V1的转向非常轻松准确。在松软的泥土地上进行越野行驶的时候,尽管鼠式体积庞大,但其车体只陷进地面50cm,仍然能够正常通行。

V1正经过一辆1941年时缴获的KV-1型坦克,这辆KV-1在试验场被德军用反坦克炮以及空心装药武器射击测试中完全击毁

1944年1月下旬,在伯布林根完成所有车体内部安装工作后,鼠式V1进行了首次成功的试车(就上面)。1月31日,又进行了第二轮测试。在测试过程中,发现了一个问题,仅仅行驶了14公里后,负重轮的橡胶圈已经在巨大的负荷下失效了。尽管当时德国军方已经停止开发鼠式坦克了,但新的改进型负重轮还是下单订购了。同样的,尽管鼠式坦克已经是死亡车型,但保时捷仍然将其命名为205型。

保时捷的设计理念以及驾驶系统在实践中证明确实是有效的,如此巨大的车体,转向其实非常容易。1944年2月3日,对这辆巨大的鼠式进行转弯测试的时候,这一点得到了证明。鼠式既可以在自己车体长度范围内进行小幅度转向,也可以在小半径*(最小14.5米的半径)的范围内进行转弯,即仅用一条履带向前驱动进行360度转向。在车体的所有工作全部收工后,2月8日至9日,保时捷博士亲自对鼠式进行了为期两天的越野测试。

1944年2月初,德国灰底色的鼠式V1原型车以及测试炮塔重新喷涂了三色伪装迷彩。1944年3月15日至17日,鼠式V1原型车在试验场陷入一片沼泽地。实际上,所有去试验场的装甲车辆都会避开这一沼泽区域,但这一次是一个新驾驶员,直接莽进去了,导致鼠式车体在松软的泥泞里下陷了约一半的高度。

这张就是陷入沼泽地时候拍摄的照片,可以看到测试炮塔顶部是敞开的

救援工作随机展开,可以看到德国人还在车体侧面画了镰刀锤子

解救这辆巨大的坦克比想象的其实要容易的多,只要挖开车头和车尾的泥土,然后铺上滚木,V1就能靠自己的动力脱困

脱困后的鼠式V1原型车,工作人员正在清理车体上的泥巴,测试炮塔后部还挂了灭火器

除了车体上画的镰刀锤子,测试炮塔上还画了苏联的红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