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锐评丨保护地名,留住更多有温度的城市记忆

2024-09-12

한어Русский языкEnglishFrançaisIndonesianSanskrit日本語DeutschPortuguêsΕλληνικάespañolItalianoSuomalainenLatina

安定,德胜;东单,西单;东华门,西华门……几百年来,古老且对称的地名搭起了北京的城市骨架。据了解,自2022年首都功能核心区首批传统地名保护名录公布以来,目前北京已有超千处地名被纳入保护。

地名是城市记忆的一部分。尤其对于北京这座古都而言,很多胡同街巷本身就是活化石,名字往往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底蕴、鲜活的坊间故事。名录中最早的砖塔胡同,因矗立在胡同中的青砖古塔而得名,至今已传承七百余年;百花深处、金台夕照因文艺范儿而出圈,对应的美景也已流芳百年;和平里、青年路“年纪”虽小,却承载着新中国成立以来民众纪念和平、表彰青年的美好心愿……跨越漫长的时间尺度,今天的地名早已超脱了地理坐标的意义。将传统地名纳入保护,既体现了对城市历史的守护,也给了后人了解城市的索引。

源浚者流长,根深者叶茂。北京对地名的保护工作高度重视,早在上世纪80年代,就在第一次地名普查中对全市地名资源进行了收集整理,并形成地名志、地名图、地名录。近年来,从在城市总体规划中明确“保护一千余条街巷及胡同名称”,到在详细规划中提出“传统胡同、历史街巷和传统地名”,从接连开展传统地名保护名录编制工作,再到出台《北京市地名管理办法》,传承至今的政策举措就是为了在城市发展日新月异的今天,守住老百姓心里的那座精神地标。这些地名使“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的归属感具象化,也时刻提醒着我们“知所从来,方明所去”。

今天,城市尺度越来越大、建筑越盖越多,地名不规范、怪异等乱象也有所抬头。对此,北京也在地名管理中提出了一系列要求。比如,在城市更新中,优先使用和恢复存量地名;存量地名无法满足使用需求时,可以新增创新地名,创新地名也应当体现地域文化特色以及规划功能定位。保护旧地名、规范新地名,相信会让更多人在这些或长或短的地名中读懂城市、爱上北京。

一片土地被赋予了名字,就是其新生命的开始。一方水土,孕育一个地名;一个地名,承载一方文化,期待城市更新中能留住更多有温度的集体记忆。

来源:北京日报客户端

流程编辑:u070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