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今年北京将拓宽169公里非机动车道

2024-09-12

한어Русский языкEnglishFrançaisIndonesianSanskrit日本語DeutschPortuguêsΕλληνικάespañolItalianoSuomalainenLatina

2023年4月28日,市民在温榆河公园清河下段全长10公里的滨水慢行系统骑行。
资料图片/新京报记者 李木易 摄
在9月11日上午的“交通大家谈”节目上,北京市园林绿化局相关部门负责人介绍了北京的绿道建设情况,同时也结合骑行、徒步等不同需求,分享了一批有代表性的特色绿道。北京市的绿道建设,充分利用各类绿地、林地、公园等绿色生态空间,10年来已累计建成绿道1515公里。
除了慢行系统,绿道也是适用于步行、骑行等慢性休闲方式的绿色空间。北京市园林绿化局城镇绿化处副处长曹睿介绍了北京的绿道建设情况。
另外,记者从北京市交通委了解到,2023年,北京全市共享单车骑行量超过10亿人次,市民绿色出行意愿高涨,全市绿色出行比例达到74.7%。
今年北京还要完成18项慢行系统品质提升工作任务,拓宽169公里非机动车道,同时完成德胜门内大街、朝阳门南北小街、朝阜路(东城段)等道路的空间品质提升工作,为非机动车道、人行步道留出更多空间。
绿道建设关注不同人群需求
“绿道串联起各类自然和文化景观,具有美化环境、文化展示、健康休闲、沟通城乡等多种功能。”曹睿表示,北京绿道建设的雏形是位于奥林匹克森林公园、南海子郊野公园等大型公园内的健身步道。
2013年,北京发布了《北京市级绿道建设总体方案》,按照顶层设计指引,全市陆续开展绿道建设,10年来累计建成绿道1515公里,规划中的环二环、环城公园环绿道、森林公园环绿道、中心城滨水绿道、东翼大河绿道等骨干绿道网络雏形初显,重点区域绿道成环,实现全市200多处公园、风景名胜区、历史文化遗迹串联,为市民提供更加丰富多元的运动方式和游憩体验,同时系统打通野生动物活动、迁徙通道,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曹睿说,像三山五园绿道、温榆河绿道、大运河绿道,吸引了众多市民前去打卡、体验,已成为日常休闲骑行和徒步游览的重要场所。
其中,绿道和传统认知的慢行系统有着较大的区别,它不仅是通行空间这么简单。
曹睿表示,北京市的绿道建设,得益于园林绿化建设成果,选线和空间布局,充分利用疏解腾退的空间建成小微绿地、口袋公园,以及郊野公园和两轮百万亩造林的绿色成果,进一步扩大绿色生态、景观、服务功能。依托公园绿地建设绿道,不仅是在绿地内修建一条慢行道路,也会利用林地里的作业道,把市民带入园林景观和森林场景中,拓展游憩空间,让市民切实享受到生态文明建设成果,享受自然。
比如朝阳绿道示范段全长9.5公里,从安立路到望和公园北园,沿线可以打卡奥林匹克森林公园、仰山公园、黄草湾公园、北湖林地、北小河公园、望和公园等多处景点,市民在骑行游玩过程中,结合体力情况,随机开“公园盲盒”,沿线进入周边公园。或者亲子游玩,家长可以开车停在黄草湾郊野公园,或是自带自行车,或是骑共享单车,进行环线骑行。同时,黄草湾郊野公园可进行露营野餐。
在建设绿道中,园林绿化部门特别注重休闲游憩、运动健身人群的不同需求,提供不同的线路体验。据曹睿介绍,喜欢骑行运动的市民,可以选择温榆河绿道、运潮减河绿道、昌平42公里骑行绿道等,这些绿道适合骑友们远郊踏青、骑行观光。对于跑步爱好者们,则有沿旧城历史水系布局的环城公园环绿道、绿隔地区公园环绿道(朝阳段)等,它们的长度在5到10公里,能带来不同的景观体验。同时,园林绿化部门着重考虑绿道使用的便捷性,优先在居民密集区选线和建设,不贪大求全,重点做好3至5公里小循环绿道建设,方便人们遛娃、买菜、通勤,串联周边的公园、商场、地铁站及公交站,保障绿色体验的同时,提高绿道的使用率,让市民抬脚见绿、出门入园。
去年北京共享单车骑行量超过10亿人次
“慢行系统出行并不慢,机动车的速度快,不代表着出行的时间短,市民地铁、公交接驳和中短距离出行方面,骑行甚至更胜一筹。”据北京市交通委员会城市道路管理处一级主任科员荆禄波介绍,尤其是在每年的9月通勤、送学及节假日等因素叠加,路网交通压力比较大的情况下,慢行交通系统以步行、自行车等出行方式,对公交、地铁等公共交通进行有效补充和延伸,增强了城市交通系统的弹性和适应性。
自2020年起,市交通综治领导小组将慢行系统相关治理工作纳入《北京市交通综合治理行动计划》,市交通委广泛听取公众和社会团体意见建议,从规划、建设等方面细致梳理问题症结,逐一研究分析,逐一制定对策措施,逐年制定年度工作方案,累计完成工作任务104项,慢行出行环境发生了不小的变化。
例如,将“回头开车门法”纳入《北京市文明行为促进条例》;持续推动自行车专用路运营管理,截至2024年8月底,自行车专用路骑行量已经破千万。
北京市交通委提供的数据显示,2023年,北京全市共享单车骑行量超过10亿人次,市民绿色出行意愿高涨,全市绿色出行比例达到74.7%。
18项慢行系统品质提升任务已完成60%
荆禄波表示,今年4月份,北京市交通委继续发布《2024年北京市城市慢行系统品质提升行动工作方案》,明确了18项重点工作任务。目前市区两级政府部门正加强慢行系统治理工作的市区联动和部门协同。建立和完善可操作、能落地的工作标准,如制定《北京市步行和自行车改善技术导则(修订)》《北京绿道规划设计技术导则》等,抓好每一个工作环节,精心设计,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工作模式。同时改变传统单纯以工作数量为主的考核工作方式,每年组织开展区域慢行系统服务评价工作,注重区域总体环境的提升。
对于今年要完成的18项慢行系统品质提升工作任务的完成情况,北京市交通委也介绍了相关进展。
据荆禄波介绍,这18项慢行系统品质提升任务,聚焦的都是市民最关心的问题,现已完成总任务量的60%。比如完成印发《城市道路空间规划设计标准》(DB11/1116-2024),明确城市道路按行人、自行车、公共交通、小汽车的优先次序分配空间,对机非混行路段及老城区内胡同、文化探访路的慢行路权保障提出明确要求,为科学、有效地利用城市道路空间资源,提升道路空间品质提供技术支持。
还计划完成169公里非机动车道拓宽、12.7公里非机动车道增设工作,现已陆续组织进场实施,并已完成14.5公里非机动车道拓宽、2.5公里非机动车道整治,年底前全部完工。
今年还将完成德胜门内大街道路空间品质提升工作,为非机动车道、人行步道留出更多空间;朝阳门南北小街、朝阜路(东城段)道路空间品质提升项目已进入施工尾声,中关村大街等道路空间品质提升项目正在有序推进实施;凉水河永胜桥至旧宫段巡河路13.8公里慢行系统改造也是今年的重点任务,目前南旱河滨水慢行景观提升工程已进入施工尾声,将增设连接通道,改善滨水慢行系统与城市慢行系统、市政道路连通性,促进“水路绿”三网融合。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