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华声漫评:课后作业不能成为“花架子”

2024-09-27

한어Русский языкEnglishFrançaisIndonesianSanskrit日本語DeutschPortuguêsΕλληνικάespañolItalianoSuomalainenLatina

文/洪晓懿 图/AI
学做一道菜、自主进行科学实验、每天坚持体育运动、在游学中记录成长点滴……新学期开始后,不少学校、家长“晒出”孩子的课后作业,各种实践性、体验性强的创意作业纷至沓来,寓教于乐、趣味满满。然而,部分 “花式” 作业却引来诸多 “吐槽”,指责其是华而不实的“花架子”,超出学生能力范围,更让家长们不堪重负。甚至出现了“代画手抄报”“代拍视频” 的 “作业生意”,实在令人啼笑皆非。
毋庸置疑,课后作业作为教学的拓展与延伸,是检验学习成果的重要手段,也是巩固并提升知识的有效途径。那些能让学生动手、动脑且 “动心”的作业,更是素质教育的关键环节。但是,如果一味地追求新奇特,只重形式而忽视实质,结果往往会适得其反。不仅无法达到激发学生兴趣、提升综合素质的目的,反而可能让学生对学习产生抵触情绪,使教育陷入形式主义的泥潭。
教育的创新应是有根之木、有源之水。“花式”作业的本意是激发学生兴趣、培养综合素质,但不可在追求新奇的路上迷失。学校和老师们在设计作业时,应如同高明的园丁,精心呵护每一朵创新之花,让其既具有独特的魅力,又能符合学生的实际能力。只有在创新与务实之间找到完美的平衡,“花式” 作业才能绽放出真正的教育之花。
免责声明:华声在线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文章仅是作者个人观点,不应作为投资依据。读者应详细了解所有相关投资风险,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部分文章是网络作者投稿发布,版权归投稿作者所有。作者应对文章及图片的真实性及版权负责。一旦因此引发版权纠纷,权利人提出异议,华声在线将根据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删除相应内容。侵权责任由投稿者自行承担,如由此造成华声在线损失,投稿者应承担赔偿责任。如对本文有任何异议,请联系我们38160107#(#改成@)qq.com。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