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9-14
한어Русский языкEnglishFrançaisIndonesianSanskrit日本語DeutschPortuguêsΕλληνικάespañolItalianoSuomalainenLatina
记得长安汽车在去年9月首发SDA平台架构量产技术成果——“数智新汽车”时,有媒体人就感叹过长安科技的强大,并预言“长安汽车未来的5年将全靠SDA架构”。与此同时,基于该架构所打造的首款车型——长安启源E07,从早期还在概念车阶段就一直备受关注,毕竟“可变形”且能实现“一车多用”的概念和特点都很超前,大家也太想知道最终落地的结果。
今年7月底,长安启源E07在长安汽车数智工厂已量产下线,随后便开启了盲订,同时还计划将在今第四季度内上市和交付。而在此之前,长安启源E07终于迎来了首次公开评测,并选择在位于重庆市垫江的长安汽车综合试验场内举行,在将近40度的高温下,进行了多达16项针对性测试。其中,变形后的空间应用,动态的高环测试、60%坡道、600m涉水、复杂多路况、交叉轴等都值得期待。
此次试驾的长安启源E07均为双电机四驱版车型,前、后电机的最大功率分别为188kW和252kW,系统的总功率为440kW,总扭矩达到了645N·m,零百加速的时间为3.96s,最高车速能达到236km/h,并在高环测试中能持续保持在235-236km/h的车速区间连续行驶,长时间的运转也没有出现动力不足的现象。
纯电动版也提供有单电机两驱版车型可选,并分别提供最大功率为165kW和252kW的两种电机。值得一提的是,全系还配备了金钟罩三元锂电池,续航里程分别为551km、651km、701km、1000km。另外,启源E07还支持800V高压快充,能实现充电15分钟补充350km的续航里程。
而前不久,长安启源E07增程版车型的信息也被曝光,增程版同样提供有单电机和双电机这两种版本的车型可选,并搭载了1.5T发动机来作为增程器,最大功率为105kW,单电机的峰值功率为231kW,双电机四驱车型的前/后电机最大功率分别为131kW和231kW,并且都配备了是39.05kWh的电池包,纯电续航里程分别为180km和200km。
底盘和悬架方面,长安启源E07配备了前双叉臂+后H臂全铝合金的独立悬架,同时还搭配有CDC+空气弹簧智能魔毯悬架,这套系统不仅可以根据路面情况自动调节阻尼,通过“软硬适中”的表现带给驾乘者更平衡的舒适性和操控稳定性,同时还拥有多达90mm的高低调控范围。另外,官方还宣称启源E07的涉水高度可达600mm。
长安启源E07在外观造型上最大的特点都集中在车尾,在全封闭状态下车顶线条持续下降,颇具轿跑SUV的风格。上半部分能够犹如天窗一样电动打开,完全打开状态下就变成了一辆“皮卡”。整车的长宽高分别为5045mm/1996mm/1640mm,轴距为3120mm,市场定位中大型SUV。除了车尾的平翻背门能单独打开之外,巨大的后风挡玻璃也能单独打开,在将后排座椅靠背和后档板全面向前翻折后,能获得最大的装载空间。
值得一提的是,车尾的平翻背门打开长度可拓展到2.5米,能实现后舱的舒躺,再结合放平后排座椅之后,总长度近3米,平翻背门打开长度拓展到3.5米,便于车主轻松打造出“全车豪华大床房”。从数据上来看,在标准车型结构下,启源E07的主驾侧长1800mm、副驾侧长2000mm,总宽1367mm,可实现前舱露营;而后舱长1865mm、宽1100mm,通过折叠将前后舱互通之后,启源E07能很轻松的“变成”钓鱼车、露营车、工具车等,以满足更多不同的出行和实用场景。
内饰方面,长安启源E07的内饰采用了简约大气的设计和布局,并使用HUD平视系统“取代”了传统的仪表屏,中间处配有可自动左右转向的15.6英寸悬浮式中控大屏,除了三辐式方向盘上的按键之外,车内几乎所有的功能都被集成到中控屏幕之内。在副驾头顶还隐藏了一块折叠屏,通过语音助手即可唤醒打开或收起,满足副驾乘客的娱乐需求。
试驾车型的前排还配备了可“一键开启”的零重力座椅,全车座椅均具备加热、通风功能。另外,后排座椅的靠背支持多级角度调节,坐垫也支持向前翻起,并设计有隐藏的储物空间。
全文总结:在首次动态试驾和多场景体验中,长安启源E07强大的“变形”特点、拓展能力、惊人的机械素质这3点最容易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尤其是“一车可多用”的设计理念的确很新颖,同时整体的实用性也很好,更适合有多场景使用需求的消费群体。另外,SDA架构能赋予该车更多丰富的智能化应用,后续OTA升级还能带来更多“新玩法”。
无论是从“数智新汽车”的可变形特点来看,还是从整车的综合实力来讲,至少在硬/软件方面的确是达到了30万级车型应有的水准,但不确定的是如果售价定在30-50万元之间,短时间内能否被消费者接受还未知。显然这又是长安品牌冲击高端车的一次尝试,哪怕效果不好,在后续还能推出入门配置的车型来适应市场变化。
(图/文 刘坎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