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从限贷令看民进党权力之乱

2024-09-11

한어Русский языкEnglishFrançaisIndonesianSanskrit日本語DeutschPortuguêsΕλληνικάespañolItalianoSuomalainenLatina

今年7月,台湾银行圈陆续传出房贷放款余额逼近警戒水位,部分购屋族得排队等待银行放款,或是选择较低的贷款成数、较高利率成本。原以为这只是少数、短期现象,未料却越演越烈,直到8月21日傍晚,台“央行”罕见召开临时记者会,证实已邀请34家银行及信用合作社前来讨论信用资源过度集中不动产,不利金融稳定,造成不动产过热而进一步引发金融危机,所谓的 “限贷令”传闻终于被证实不只是谣言,而是真的。
“限贷令”不仅造成首购族及换屋族因担心融资无法到位的心理恐慌,更让自去年下半年以来过热的房地产市场急遽降温;房市资金恐断链,更让房地产即将泡沫化的传言盛嚣尘上;打着金融稳定旗号出手的政策,实则让房地产及金融市场波动风险更胜以往,演变成“限贷令之乱”。
那么,台“央行”到底看到了什么问题,以致甘冒市场波动风险,也要急切出手打房?一切的一切,都要从去年8月1日仓促上路的 “新青安房贷”政策说起。
时间回到2023年上半年,当时台湾房地产被禁止预售屋转让、预售屋实价登录、加严版房地合一税制,囤房族将被课征高额房屋税等一连串打炒房组合拳重击,又逢全球升息及市场需求不振造成股灾,房地产交易几乎被打得奄奄一息。但关键是,尽管房市交易量骤减,但价格却没有回落,呈现 “价滞涨但量萎缩”情境;也就是交易冷清了,但房价没有下跌,买不起房的依旧买不起。
当时“大选”正如火如荼进行,民进党执政8年反让房价失控,在野党高举居住正义大旗连番炮轰,成为选战攻防过程中民进党的弱点。为讨好选民,民进党匆匆推出 “新青安房贷”,与过去青年安心成家贷款方案最大差异在于房贷额度从原本新台币800万元(新台币,下同)拉高至1,000万元;贷款年限从30年拉长至40年;初期 “只还息不还本”的宽限期从3年延长为5年;另外,台“央行”数度升息,新青安贷款全获补贴,不受利率上升影响,进而掀起一窝蜂购屋潮。
这当中,贷款额度提高200万元最要命,相当于给卖屋者坐地起价200万元的筹码,是助涨房价的最大底气。而每户贷款额度提高200万元、还款年限及宽限期拉长,再加上抢购潮,都垫高金融市场放款水位。截至今年6月底,台湾全体银行不动产贷款占总放款比率升至37.4%,已接近37.9%的历史高点;也触及“银行法”放款水位不得超过资产30%的上限。
此外,若新青安真的是帮助年轻人买房自住也罢,但炒房者利用人头户享有低利贷款,或拿着新青安房贷优惠,实则把房屋出租谋利者并不在少数。根据财政部责令8家公股行库进行两波清查,共有1,575个放贷户被查出违规,其中,转租谋利的占86%、人头户占14%。这意味着许多家庭趁机以家中年满18岁成年子女的名义购置房屋后再出租谋利者不在少数。
而被查到的几千名违规户都只是根据高风险因子被筛查出来,还不是逐户稽查的结果;专业囤房炒作者,早已熟悉银行筛选高风险违规户的逻辑,进而巧妙规避稽查;真正的违规者恐怕更多。由此可知,真正买不起房的弱势族群,不但没有受惠新青安房贷政策而实现属于他们的居住正义,反而承受了房价加速上涨的苦果,可谓是未蒙其利、先受其害。
同样受害的还有金融业,尤其是配合政策而加入新青安贷款行列的8家公股行库。当初是配合政策放款,如今因放贷水位触及上限,先是被央行叫去 “喝咖啡”,提醒你放款上限水位要到了,别再放款了;后又因造成自住首购族恐慌,被台“金管会”、台财政部门指示无自住房屋者之贷款要被优先满足。说要放款的是你,说水位到了,不能再放款的也是你,搞得银行无所适从。
而台“央行”更是史无前例的同时被赖清德和卓荣泰打脸;为了安抚首购族贷不到款的恐慌;包括赖清德意有所指的批评台“央行”因应过当,台“央行”只好又找来22家银行讨论首购族房贷因应之道,并开出15条专线申诉电话接受民众陈情;卓荣泰也在台行政机构会议上指示行库对贷款结构要自主调整、首购贷款必须优先。被媒体讽刺为 “台央行要求银行交卷,但“府院”却要求‘央行’先交卷”,民进党“府院”连手干预“央行”决策,侵害“央行”独立性,比 “两蒋”威权时代更大胆。
归根究柢,过去这些年,若不是先下了过猛药打房(相继祭出打炒房组合拳),又吃错药以为新青安房贷是实现居住正义的万灵丹;也就不致发生最近的 “限贷令之乱”。但为解决 “限贷令之乱”,民进党又要求台“央行”不能的急切治疗病灶,对一些病况要眼只眼、闭只眼;等于将房地产风险延烧到台“央行”,让全台湾曝露在金融风暴漩涡中。近来还甚至传出民进党正酝酿修法,让不动产放贷占资产30%的 “天条”放宽,藉以帮台“央行”的 “限贷令”解套,无异是饮鸩止渴。
拆解 “限贷令之乱”其实不难,只要民进党别再乱开利多支票,别再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乱下猛药,又乱吃解药,风险就能降低很多。只是已享受过权力滋味的民进党,愿意放手吗?

华夏经纬网专稿 如需转载请注明来源

作者 霭琳 台湾资深媒体人

责任编辑:黄杨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