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实干新“声”代①|广船国际特级技师陈庆城:二十八年磨一技 焊接问题听声辨

2024-08-27

한어Русский языкEnglishFrançaisIndonesianSanskrit日本語DeutschPortuguêsΕλληνικάespañolItalianoSuomalainenLatina

开栏的话
习近平总书记在致深中通道建成开通的贺信中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干出来的,伟大事业都成于实干!”
奋斗出新彩,实干创未来。广州日报聚焦广东广州各行业实干奋斗典型,即日起推出《实干新“声”代》系列报道,用一个个普通劳动者的实干故事,以一幅幅生机勃勃的奋斗场景,刻画坚守岗位、昂扬向上、实干奋斗、无私奉献的新时代奋斗者群像,一同奏响昂扬奋进的时代旋律。
陈庆城
“这个声音不对。”登上船舱,中国船舶集团首席技师、广船国际有限公司(下称“广船国际”)船舶电焊特级技师陈庆城仔细听了一会,上前示意正在进行焊接作业的焊工师傅暂停操作。他不用戴上面罩观察焊缝的情况,因为焊接的声音已告诉他“这个地方有问题”。
作为广船国际的特级技师,陈庆城带领90多位电焊工负责船舶分段大合拢时的焊接工作。如果工人出现差错或遇到难题,陈庆城就会及时进行指导。
“来,你们看,焊机上有电流和电压的调节旋钮。”陈庆城抹了把汗,蹲在焊机旁,耐心地教导后辈,“我们在焊接过程中一定要选择好焊接电流和电压的参数,这样才能保证电弧的稳定。”陈庆城说,工艺手册、培训教材只会列出大概的参数,在船舶特殊的区域焊接没有详细具体的操作手势及焊接电流、电弧电压等参数,这需要实践经验的积累。“长期接触电焊的人一听能够听出来,如果参数正确,电弧的声音是‘滋滋滋’,如果不对,声音就会‘噗噗噗’的,像放鞭炮。”陈庆城干这行已有28年,对焊接时电弧的声音足够敏感。
“听声辨成型法”是陈庆城在日复一日的焊接工作中练就的独门绝技之一。在船体狭窄空间,很多焊缝位置躺着都无法看到,陈庆城研究出“听、快、准、狠”操作特殊位置焊接绝技,能保证焊缝X光拍片探伤一次合格率达100%。
二十八年磨一技,陈庆城从一名小小的电焊工成长为“国宝级”焊工。即使“全国劳动模范”“全国技术能手”“全国五一劳动奖章”“中国青年五四奖章”、中央企业“百名杰出工匠”等多项荣誉称号加身,他仍专注于当下的每一项任务。
2024年6月30日,深中通道建成通车。深中通道沉管隧道长约6.8公里(沉管段长约5公里),采用国内首次应用、国际首次大规模应用的钢壳混凝土组合结构形式,由32个管节和1个最终接头组成。广船国际负责深中通道海底隧道18个管节以及1个最终接头的建造,陈庆城便是参与者之一。
深中通道海底隧道E1管节钢壳和最终接头均为世界首制,平均每节沉管的用钢量约1万吨,焊缝长度超过27万米。管节重量极大,因此在制造车间,每个管节都是分割成一块一块制作,再运到现场进行焊接拼合。为确保沉管的制造速度、精度及焊缝、涂装质量,制造车间为智能化、流水化作业,但到现场拼合时,则需要人工焊接管节分块之间的对接缝。
在陈庆城看来,管节分块的合拢外大接缝焊接较简单,40mm厚度的对接缝采用SAW埋弧焊、EGW垂直气电焊等高效焊接,整体难度并不大,困难是管节的钢壳为双层结构,双层钢板内部被划分为多个封闭的小隔舱,工人需要钻入极其狭窄的空间,进行内部结构的手工焊接,“电焊本就属于高温工作,工人在焊接时常常会浑身湿透,因此必须在脚下铺上绝缘垫防触电,并戴上牛皮袖套防火花烫伤。”
深中通道的最终接头为整体预制水下管内推出式,这种接头具有安全性好、施工快速、不需要大型装备、经济性好等优点,但其构造形式极其复杂、几乎无经验可借鉴,且结构和装置的空间交叉、工序组织极为复杂,精度匹配要求高,制造极其困难,必须将最终接头内外轮廓尺寸、滑轨等精度控制在毫米级。为此,陈庆城制定了详细的焊接要求,包括控制焊接电流、电压、热输入量、焊脚尺寸,并优化装焊顺序等,减小了焊接变形。
多年来,陈庆城热衷钻研,把困扰船舶建造等的生产难题转化为技术攻关课题,产出多项创新成果。如今的他有了更多精力投入到技改创新和人才培养上。
“从人工焊到自动焊,科技一直在进步,而新技术和传统技术的结合既是工业发展的趋势,也是电焊工人面临的挑战。除了新技术,新材料也在不断出现。”陈庆城举例道,“去年我们建造了华南地区最大的一艘集装箱船,首次接触到止裂钢这一材料。还有低温钢,未来液化气体运输船使用的低温钢会和之前做科考船的低温钢有区别。”因此,其所在的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和焊接实验室组成的攻关小组一直在研究新技术、新材料,持续地做实验。目前攻关小组推广的双丝垂直气电焊,正是经过足足一年的试验后才面世的新技术。“同样的工作量,以前使用二氧化碳气体保护焊来焊接需要两天半,现在只要一个半小时到两个小时。”他说。
被称为“知识型技能工人”的陈庆城,28年来严格要求自己,不断提升,他还将自身经验编写成教材,并在工作中积极推进“传帮带”,帮助后辈快速成长。“不仅要低头苦干,也要抬头看路。”陈庆城希望,能有越来越多年轻人加入并热爱电焊这一行。
掷地有声:78项技改创新成果在生产实践中得到推广应用
陈庆城已在《焊接技术》《电焊机》《金属加工》等权威期刊上发表了多篇论文,系统阐述和介绍了各典型项目的技术规范和操作要领。同时,陈庆城在2015年参与修订了广船国际《焊接工艺与规范手册》、2016年汇编《Gotland-Ropax客滚船薄板分段施工工艺要求手册》、2018年编写了《CO2气体保护焊各种位置焊缝成形焊工操作规范手册》等焊工手册,印刷6800多本手册发放到员工手中,指导现场焊工施工作业,提高焊接质量。
目前,陈庆城已有78项技改创新成果在生产实践中得到推广应用,平均每年为公司创造经济效益超过1000万元。
不仅如此,在工作之余,陈庆城指导新员工,手把手地教授他们握焊枪的技巧和操作方法,将自己的技术经验和心得倾囊相授。近年来,陈庆城已先后培养出127名高级工、117名技师、4名高级技师,其中还有多个徒弟在国家技能大赛中屡获冠军。
文/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吴多 实习生朱依楚图/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莫伟浓广州日报新花城编辑:廖黎明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