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学们搭乘“鲲龙500”,开启一场特别的“深海之旅”
2024-09-30
한어Русский языкEnglishFrançaisIndonesianSanskrit日本語DeutschPortuguêsΕλληνικάespañolItalianoSuomalainenLatina
长沙晚报掌上长沙9月29日讯(通讯员 莫雅驭 全媒体记者 陈良)28日,长沙市长郡双语实验中学的同学们来到长沙市矿冶研究院,“搭乘”海底采矿车“鲲龙500”,开启了一场水下500米的“深海之旅”。
走进深海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海洋科技中心,长郡双语实验中学2301班的同学们仿佛置身蓝色的海洋。深海的矿石长什么样?怎样采集并运送上来?走近矿产资源展台,只见这里摆放着锰结核(多金属结核)、富钴结壳、海底热液硫化物、镁化物和稀土等各种样品。同学们摸一摸、闻一闻,与这些来自深海的“宝贝”亲密接触。实验室工作人员介绍,“躺”在海床上或半裸在海底的锰结核比较好采集,就像吸尘器吸尘一样可以轻松吸起来;多金属硫化物是海底火山喷发之后冷却,经过亿万年形成的,有点像珊瑚礁;富钴结壳需要先破碎,再通过软管、中间仓、立管,用泵运输到采矿船,再通过一系列化学反应,把其中的基础元素提炼出来,就可以应用于我们的生活了。
随后,同学们通过视频跟随科考船“乘风破浪”,感受海洋的魅力,探究海底矿石的构成。在长沙矿冶研究院模拟海底实验基地,李小艳博士化身“船长”,2301班的同学们则成为“船员”,来到“海底”与海底采矿车“鲲龙500”亲密接触。黄色的浮力带、“船心底”的车身底部设计和特殊的上下升降履带,让“鲲龙500”可以“自拔”,不至于陷在海底软泥中。可靠的水密接口,让它能经受海底巨大的压力。轻轻抚摸着下水多次的“鲲龙500”的履带,同学们真切地感受到海洋深处的力量。
“今天的研学实践让我大开眼界。我在课堂中学到的海洋知识和压力、机械传动等物理知识,在这里得到了验证。”郭瑾芯同学高兴地说。另一名同学则满怀期望地说:“海洋占地球面积的71%,海洋中有无尽的宝藏等着我们去发现、去开采。‘鲲龙500’能下到500米,非常厉害,听说现在已经有了6000米级的‘麓山号’。我们以后还要设计更棒的‘深海重器’。”
科技创新和科学普及是实现创新发展的“两翼”,今年全国科普日活动期间,长沙市积极推进国家重点实验室等高端科技资源面向社会开放,包括深海矿产、淡水鱼类发育、汽车车身设计制造等多个国家重点实验室,结合各场馆优质科普资源,开展研学实践、科普报告、科学之夜、联动打卡等活动,搭建起“零距离”接触高科技的平台,激发公众特别是青少年学生科技兴趣,启发科技创新意识,培养科技创新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