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整整提前200天!他们再次刷新中核汇能山地风电建设纪录

2024-09-28

한어Русский языкEnglishFrançaisIndonesianSanskrit日本語DeutschPortuguêsΕλληνικάespañolItalianoSuomalainenLatina

8月30日15时28分,贵州省黔西市重新镇16F风机下,一群建设者正欢呼雀跃,这是中核黔西重新100MW风电项目全容量并网,终于迎来了属于它的胜利时刻。
此时此刻,横跨重新、中坪、定新三个乡镇的21台风机在绵延不绝的群山中迎风舞动,与蔚蓝的天空交相呼应,正绘就出一幅清洁能源与自然风光交融的和谐画卷。
2023年8月开工,2023年12月“首并”,核准、踏勘、施工、安装……4个月的时间,他们创造了历史;2024年8月,一年的时间,又迎来全容量并网,比一级计划提前整整 200 天,再次刷新中核汇能山地风电建设纪录。
作为中核集团贵州首个自主风电,一开始,项目团队便树立了中核速度目标。贵州,山势陡峭,群山连绵,加之喀斯特地貌的不稳定性,运输与建设都是双重难题。“黔西风电就是块硬骨头,但我们中核就是啃硬骨头的。”项目经理孟祥宁在项目开工大会上这样鼓舞大家,从此,他们便开始了一道又一道难关的攻克之路。
山地运输,不走“寻常路”
一支风机叶片长达97米、重达25吨,如此庞然大物运输,离开国道便寸步难行。
项目最初规划走212国道,但出口离工地较远,且沿线住户多,光纤、高压线迁改量非常大,于是项目团队与路政部门多次协调沟通,最终决定在沿国道到达重新镇后改走仁望高速,然后在服务区开设临时出口,新修一段便道,直接运至中坪镇。孟祥宁介绍说:“方案的调整为中坪镇的12台风机运输至少节省了一半的时间,并大大降低运输成本。”
从镇上到机位点,仍然还要穿越众多村寨,最大难度在于路线、网线、电线这“三线”改造。为最大程度减轻停电影响,施工队伍选择在晚上拆卸电网、地下埋管,于第二天凌晨恢复供电。现场施工经理陈瑾介绍,“每处电网有30多根电线,要在一个晚上全部拆卸再埋管,工程量非常大,为确保不影响生产生活,我们必须以最快速度完成迁改。”据统计,建设期间,项目共迁改通讯线路128处、电网线路141处。
“三线”改造中,路线改造难度是最大的。许多乡村道路地基不稳、路窄弯急,90多米的风机根本无法通行,项目团队需要反复测算,加固、扩建、新修,很多坡段还需要几台挖机在前边用牵引绳拖拽才能确保运输车爬上去。项目副经理漆明明说:“项目建设过程中,我们共新建道路49.5公里,这同时也为村民出行提供了方便。”
风机运输车轴距长、叶片需固定在适配器上,适用于高速公路或平坦的风场。进入山区乡镇道路后,面临复杂的地形、300多米地势落差和近18%的坡度,只能进行二次转运。
总承包项目经理张建富介绍,“将风电叶片固定到特种车的回转平台上,可以多角度调整叶根姿态。回转平台可以360度旋转,在遇到复杂难以直接通过的路况时,可以把叶片旋转到任意一个适合通过的角度,确保安全通行。”
除大件设备运输外,送出线路铁塔运输也是个大难题。铁塔往往都建在山头上,根据地形条件无法修建施工便道。这时,村民圈养的马匹便派上了用场。他们将一根根塔材放到马背上,通过上山小道,来回若干趟,最终将所有塔材运至山顶,然后工人再重新组装,整个过程要耗费大量人力和马力,但也是当前最佳解决方案。“我们也考虑过用无人机吊装,但是考虑到安全性,最终还是选择了人抬马扛这一土办法。”孟祥宁说。
极端天气,坚持“快实稳”
去年12月至今年2月,黔西市经历了近三个月的凝冻天气,大部分运输、吊装等作业全部处于停滞;4月至6月,又遭遇了严重洪涝灾害,场区道路大面积积水、部分路基垮塌,前后影响项目建设工期 50 多天。
为了赶进度、抢工期,项目团队可谓是争分夺秒。及时研究调整施工方案,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全面增加运输车辆和堆场存货量,以两台主吊开展吊装,保证两个工作面同时施工,同时优化资源调配,避免人员和机械盲目进场导致窝工。
“大干时期协调问题是最难解决的,每天要计算好时间,有时候一天上百个电话,沟通设备怎么进场,何时进场,每天要保证尽量多运多装,就怕第二天天气不好影响进度。”孟祥宁说。“贵州天气每天都会面临很多不确定性,凝冻、多雨、瞬时大风,在工期严重受影响情况下,我们就只能抓住每一个良好天气,以‘快实稳’工作思路推进建设。快指的是进度,实指的是质量,稳指的是安全,意思就是要在全面保证安全质量的前提下,通过增加作业面、作业时间、劳务人员,协调好人、财、机等方式最大力度加快施工。”漆明明介绍说。
利国利民,续写责任担当
风电建设本身就是一项加快推进“双碳”目标进程的重要举措,建设过程更要将环境保护放在首位,“生态优先,融合发展”便成了项目建设规划的总目标。施工前,项目部会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合理布置施工区域,尽量减少对土地的占用和影响。设施设备按照现场布置图规定设置堆放,最大限度地减少临时用地占用。
为防止施工扬尘对空气质量的影响,项目部会在大风天气停止施工,并对施工场地进行洒水降尘,限制运输车辆的行驶速度,覆盖篷布以减少扬尘。对挖开的裸露面,施工作业完成便第一时间种上草木,以最快的时间促进水保恢复。
针对特殊软土地质条件,项目部经多次探测计算后,决定采用木桩加固边坡。相较于砌石等其他加固方法,木桩加固不仅能够满足短期施工、运输等需要,更能最大化减少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风车转起来,百姓富起来。自开工建设以来,项目共带动当地50余人参与建设,签订劳务用工合同90余万元。并积极鼓励村民参与道路维护、项目挂牌挂旗等工作,同时为各乡镇修建篮球场、公共厕所等累计造价50多万元。
今年6月25日晚,黔西市出现罕见特大暴雨,中坪镇部分村道塌方,低洼处几户人家存在水淹风险。就在所有人不知所措的时候,项目部及时从最近机位点调集装载机和挖掘机,在低洼处及时修建阻水大坝,并对塌方处道路进行连夜修复,有效保障了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直出高耸映平川,极目连云待风飞。不竭的风能驱动着叶片旋转,每一度电都来自于建设者艰苦奋斗、勇于创新的工匠精神。历时一年全部建成投产,比一级进度计划整整提前200天,赢得各级能源主管部门的认可和表扬。成绩属于过去,当投产的那一刻,那支风电建设劲旅早已转战黔西定新风电项目。听,那边又传来了他们“首并”的声音。
通讯员 黄林 陈秋桦
编辑 贾鹏
二审 姚东
三审 王亚玲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