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杨杰:坚持和落实“两个毫不动摇” 激发建设中国式现代化强劲动力

2024-08-29

한어Русский языкEnglishFrançaisIndonesianSanskrit日本語DeutschPortuguêsΕλληνικάespañolItalianoSuomalainenLatina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是在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全局性、战略性、历史性的重要会议。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是指导新征程上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纲领性文件,必将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强大动力和制度保障。
习近平总书记在关于《决定》的说明中特别强调,要注重发挥经济体制改革牵引作用。《决定》把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摆在突出位置,强调“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要求“坚持和落实‘两个毫不动摇’”“促进各种所有制经济优势互补、共同发展”,充分体现了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都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力量,都是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的重要支撑,都要在新时代新征程中承担更大责任、实现更大发展。关于公有制经济发展,习近平总书记进一步指出,要着眼增强国有企业核心功能、提升核心竞争力,推进国有经济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推动国有资本和国有企业做强做优做大。贯彻落实这一决策部署,国资国企要通过进一步深化改革,更好履行战略使命,在推进科技创新、优化产业布局、促进共同发展等方面发挥更大作用。
一是发挥国资国企在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中的“大国重器”作用,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发展。《决定》强调,健全国有企业推进原始创新制度安排;加强创新资源统筹和力量组织,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发展。从实践来看,历史上许多重大原始创新和突破性创新都是在国家力量和举国体制的推动下产生的。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当今世界已经进入大科学大工程时代,新型举国体制更是成为攻克科技前沿、引领全球科技发展方向的关键法宝。国有企业特别是中央企业作为新型举国体制中的骨干支撑力量,聚集了国家重要的科技创新资源,必须要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发展上发挥“主力军”作用。要通过进一步深化改革,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着力提升原始创新能力,加强基础研究领域、交叉前沿领域、重点领域前瞻性、引领性布局,主动深度融入全球创新网络,吸引汇聚国内外优质创新资源,为产出更多“从0到1”原创性成果奠定基础。要将科技创新成果及时应用到具体产业上,加快建立从技术到产业应用的现代化产业体系,推动更多科技成果加快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二是发挥国资国企在现代化产业布局上的“战略支撑”作用,加快实体经济和数字经济深度融合。《决定》强调,推进国有经济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推动国有资本向关系国家安全、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集中,向关系国计民生的公共服务、应急能力、公益性领域等集中,向前瞻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中;健全促进实体经济和数字经济深度融合制度,加快新一代信息技术全方位全链条普及应用。从实践来看,随着新一代信息技术加速突破应用,数据成为新生产要素、算力成为新基础能源、人工智能成为新生产工具,正系统性重塑生产、生活、治理方式,引发更大范围、更深层次的质量变革、动力变革、效率变革。数据、算力、人工智能已成为国有企业布局新兴产业、促进实体经济和数字经济深度融合的重要方向。要通过进一步深化改革,充分发挥中央企业在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中的牵引带动作用,以更大力度布局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加快培育壮大低空经济、卫星互联网、智能网联汽车等新产业,加速人形机器人、脑机接口等新业态新模式成熟。要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深度融入企业研发设计、生产制造、营销服务、运营管理等关键环节,探索超大规模定制化、柔性制造、敏捷开发等新生产方式,助力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
三是发挥国资国企在促进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上的“中流砥柱”作用,激发全社会内生动力和创新活力。《决定》强调,必须更好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创造更加公平、更有活力的市场环境,实现资源配置效率最优化和效益最大化,激发全社会内生动力和创新活力,促进各种所有制经济优势互补、共同发展。从实践来看,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虽然所有制成分不同,但各有优势,国有企业较之民营企业具有资源、规模、技术、渠道、品牌等优势,民营企业较之国有企业具有体制机制灵活、决策链条短、市场反应快等优势,两者的联合创新可以实现优势互补,共同拓展更广阔的市场空间和增长潜力。要通过进一步深化改革,完善创新要素市场化配置方式,健全资金、人才、技术等创新资源畅通流动的体制机制,构建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经营环境,营造勇于担当、敢闯敢试的实干氛围,以更大限度激发市场活力与社会创造力。要更好发挥国有企业特别是中央企业的引领作用,打造以科技领军企业为主导、大中小企业共同参与、产业链上下游紧密合作的产学研用创新联合体,推动多种所有制、多类型主体深层次联合创新和协同攻关,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更完善的制度保证、更强大的能力支撑、更强劲的动力源泉。
作为支撑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性、基础性、先导性行业,我国信息通信业在发展中改革、在改革中发展,从1G空白、2G跟随到3G突破、4G并跑、5G引领,改革都发挥了关键性的突破和先导作用。中国移动作为信息通信领域中央企业,也应改革而生、因改革而兴。成立20余年来,中国移动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始终将改革作为高质量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一招,已成为收入规模、网络规模、客户规模“三个全球第一”,创新能力、品牌价值、公司市值、盈利水平“四个全球领先”的电信运营企业。特别是在科技创新方面,国际发明专利和国际标准数位居全球通信运营商首位,“第四代移动通信系统(TD-LTE)关键技术与应用”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特等奖,“第五代移动通信系统(5G)关键技术与工程应用”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破风8676”可重构5G射频收发芯片入选2023年度央企十大国之重器,连续2次获国资委科技创新突出贡献奖,为国家科技自立自强提供有力支撑。
站在新的起点,中国移动将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牢牢把握国资央企的使命责任,自觉把改革摆在更加突出位置,深入实施创世界一流“力量大厦”发展战略,锚定“世界一流信息服务科技创新公司”发展定位,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大力拓展信息服务新领域新赛道,勇当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先行者、排头兵,向产品卓越、品牌卓著、创新领先、治理现代的世界一流企业迈出更大步伐。
一是聚焦高质量发展首要任务,以改革赢得发展的增量。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进一步做强做优做大国有资本和国有企业,需要推动国有经济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切实在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增强核心功能等方面实现新突破。中国移动将坚持高质量发展这个“新时代的硬道理”,完善发展新质生产力体制机制,系统布局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加快培育拓展新领域新赛道;全力落实“人工智能+”行动,建立科学高效的AI产品创新机制,促进AI规模发展、规模应用,释放AI+规模效应,为千行百业、千家万户注智赋能;健全国际业务发展体系,增强技术、资本、人才要素的全球配置能力,不断提升国际化经营水平。
二是紧扣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以改革激发创新的能量。构建支持全面创新体制机制,激发国有企业的科技创新活力,是实现我国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关键举措,也是深化国有企业改革、提高国有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路径。中国移动将积极发挥企业科技创新主体作用,优化重大科技创新组织机制,深入实施“BASIC6”科创计划,面向大数据、人工智能、安全、能力中台、算力网络、6G等重点领域,突破更多自主核心技术,产出一批硬核科技成果;全面推进给政策、给资源、出成果、出人才的“两给两出”创新机制,全面升级“一体五环”科创体系,纵深推进产学研用协同创新,积极打造“科研特区”,推动更多创新成果从样品变成产品、从“书架”走向“货架”;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加快形成人才培养、使用、评价、服务、支持、激励机制,建强“十百千万”人才雁阵,更大力度集聚和培育高水平科技人才。
三是围绕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要求,以改革增强转型的动力。完善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是推动国有企业发展方式发生深刻转变、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根本保障。中国移动将全面落实“两个一以贯之”,深化治理机制改革,把党的领导进一步融入公司治理,建立健全规范高效的现代企业制度,不断提升公司治理效能;深化用人机制改革,优化干部选育任用机制,强化任期制和契约化管理,加大市场化选人用人力度,促进“能者上、优者奖、庸者下、劣者汰”;深化激励机制改革,健全更有针对性的资源配置、考核评价、激励约束机制,推动薪酬资源重点向科技人才和基层一线倾斜,激发各类主体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四是坚守“人民邮电为人民”初心使命,以改革提升履责的质量。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也是国有企业发展的力量源泉,要始终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中国移动将传承红色通信优良传统,深入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积极履行社会责任,筑牢网信安全保障,健全绿色低碳发展机制,完善ESG(环境、社会和公司治理)工作体系,着力提升信息服务供给能力,全力弥合数字鸿沟,在以数智化助力破解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赋能共同富裕的过程中发挥更大作用,更好满足人们对美好数字生活的向往,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面向未来,中国移动将更加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不断增强核心功能,提升核心竞争力,心怀“国之大者”、服务国之所需、铸造国之重器,加快建设世界一流信息服务科技创新公司,努力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作者:杨杰(全国政协常委,中国移动党组书记、董事长

新媒体编辑:杨明珠(实习)

审核:周佳佳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