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纪录片《布达拉宫》热播,文化魅力可跨时空

2024-09-12

한어Русский языкEnglishFrançaisIndonesianSanskrit日本語DeutschPortuguêsΕλληνικάespañolItalianoSuomalainenLatina

2021年的藏历新年与农历新年是同一天,新年那晚,烟花呼啸着划破夜空,伴随着布达拉宫悠远的法号声,纪录片《布达拉宫》第一集《铸文明》的故事由此开端。《布达拉宫》于今年8月6日在腾讯视频全网独播,截至目前获得了很好的播出效果,平台热度超群,观众纷纷给予好评。
其背后是主创团队为讲好布达拉宫的故事所做的长达三年多的努力,在这个夏天,《布达拉宫》掀起了关注布达拉宫历史乃至藏族文化的热潮。而在纪录片之外,更多关于民族文化传播的动人故事正在悄然发生。
与观众共鸣的《布达拉宫》
由腾讯视频和天成嘉华联合出品制作的大型西藏人文纪录片《布达拉宫》共分为七集,使用了4K超高清拍摄,将3D与手绘动画相结合。该片以布达拉宫的创建与维护历程为核心线索,兼顾宏大叙事与小人物的细节,生动讲述了民族文化从创造、传承到守望的鲜活故事。
布达拉宫
《布达拉宫》是国家民委《百集专题纪录片·民族文化之旅》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入选了国家广电总局网络视听节目精品创作传播工程,由汉藏合作团队历经三年多的匠心打造。纪录片全面覆盖了布达拉宫的历史脉络、建筑奇观、珍贵文物、艺术瑰宝、人文民俗、自然环境保护以及现代生活变迁等多个维度,深刻展现了一代代人以辛勤劳动、卓越智慧和独特审美共同铸就的人类文明璀璨明珠。
《布达拉宫》在腾讯视频开放用户预约以来,一直保持了很高的关注度,腾讯视频开分达到了9.6的高分。在8月6日正式上线后,热度值快速突破了1.4万,成为平台2024年度首个热度值破1.4万的纪录片。该片持续登顶腾讯视频纪录片频道热播榜第一、热搜榜第一、人文榜第一、国产榜第一等。
该片特邀演员胡歌担任普通话配音,在今年早些时候,胡歌主演的电视剧《繁花》热播,他也凭借在《繁花》中的表现获得白玉兰最佳男主角奖项。他的配音成为《布达拉宫》的亮点之一,在播出后备受观众好评。
在西藏自治区广播电视台的支持帮助下,《布达拉宫》的藏文字幕和藏文配音也同步上线腾讯视频。在纪录片的评论区,很多网友称赞汉藏双语配音字幕“太贴心了”。
布达拉宫内部结构
作为一部较高质量的纪录片作品,《布达拉宫》在形式和内容两方面都和观众达到了很好的共鸣。有观众从历史知识和文学的角度书写观后感并解析片中的解说词,有观众从美学的角度分析片中的摄影技巧、构图设计和色彩搭配,有观众从整体故事的角度赏析片中的人物和叙事方法,还有观众从音乐角度赏析片中的原创音乐。
此外,《布达拉宫》的热播还带动了网友关注布达拉宫历史乃至藏族文化的热潮,比如“布达拉宫的美学震撼”、“人生一定要体验一次泼甜墙”、“布达拉宫为什么要用草筑墙”等话题均登上微博热搜,在各大社交媒体平台引起热烈讨论。
讲好布达拉宫的故事
网友们想要体验的“泼甜墙”,实际上是一项布达拉宫外观维护工作。布达拉宫主要由白色墙体的白宫和红色墙体的红宫组成,为保持红墙白壁的颜色鲜艳,在每年的秋冬交替时节,布达拉宫管理处都要组织工作人员维护其外观,这一活动群众也可以参与。
工作人员正在制作泼甜墙的涂料
泼洒在墙上的液体由牛奶、白砂糖、红糖等混在其他材料中制成,故名为“泼甜墙”,其主要作用是为了使墙粉更具粘性不易脱落。
布达拉宫下编织牦牛帘
纪录片《布达拉宫》讲述了许多类似“泼甜墙”的故事,比如收集白玛草、运送黄土、寻找牦牛毛帘布等。这些故事艺术性地体现了高原人民对布达拉宫的淳朴热爱和朴素的文化保护意识,呈现出在新时代,党的治藏方针方略指引下,西藏的跨越发展和沧桑巨变。
中国藏学研究中心副总干事、纪录片总编审李德成
中国藏学研究中心副总干事、纪录片总编审李德成认为,《布达拉宫》主题围绕着弘扬文化、服务社会展开,它的内涵是很深刻的。纪录片反映了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西藏文化、布达拉宫文化得到了传承和保护的历史事实,深刻反映以布达拉宫为中心,周边的西藏各族人民热爱祖国、建设家园的爱国主义精神。
而为讲好布达拉宫的故事,主创团队从前期拍摄到后期剪辑都做了诸多努力。纪录片《布达拉宫》后期总导演张钊维介绍,在后期制作过程中,自己使用古典文学中“赋比兴”的手法进行故事的编排和剪辑。
“比如在第五集《织福泽》里,一开始是让大家看牦牛帘上的吉祥节符号,后面随着叙事的展开,我们运用了比喻和转喻展示牧民的编织技术,这也涉及到后面汉藏文化之间的交融。这就像文学作品里的‘比’。”
纪录片《布达拉宫》后期导演张钊
张钊维介绍,纪录片的整体思路是用人物带动历史,用行动带动叙事,建立跨越时空、跨越阶层的同理心,虚拟空间与物理空间交错,从日常生活通向精神价值层面,最终指向善念、希望与当下。
从播出效果来看,《布达拉宫》的叙事无疑是成功的,整体风格符合布达拉宫的文化气质,又符合普通观众的观影取向。有网友评论:特别好,名为布达拉宫但不只讲了布达拉宫,而是以宫殿为引,讲了整个西藏的文化与生态、过去与未来。
不仅仅是纪录片
《布达拉宫》正片每集约50分钟,除了这样的传统长视频格式,出品方还剪辑了每集不到15分钟的精编版格式。精编版在节奏方面更加短平快,传播语态方面也更加年轻化,比如第一集长视频版本名为《铸文明》,精编版本则叫《打造世界上最甜美的宫殿》。
布达拉宫
看起来,这是《布达拉宫》针对年轻人的传播策略之一。事实证明,确实有不少年轻观众成为了纪录片的忠实受众。如何为传统民族文化赋予新的生命力,这是一直以来人们不断思考的问题,在纪录片领域,《布达拉宫》做出了不错的示范。
出品方与美学平台合作开展共创活动,征集设计师眼中的《布达拉宫》。活动参赛者在观看纪录片后,通过原创手绘、字体设计、AI创作等多种艺术创作创新和数媒融合的形式,诠释藏族文化和民族美学。
此外,出品方还和文旅平台联合发起沉浸式打卡《布达拉宫》的线上活动,用纪录片助力文旅发展。
线下方面,八月暑期期间,在腾讯视频举办的大型线下活动中,《布达拉宫》以亲子素质教育展览和观影会的形式与观众见面,将民族文化的传承精神传递到了孩子们的心里,受到家长学生群体和纪录片爱好者的一致好评。
据了解,在9月9日的开学季,《布达拉宫》还将走进北京大学的校园,与高校学生进行一场近距离的交流。
在这个夏天,纪录片的热播还成为了汉藏青年“双向奔赴”的契机。藏族青年通过直播、短视频以及在纪录片中的出镜让汉族青年看到藏民生活的真实场景。
在纪录片之外,藏族青年也能在全国青年对《布达拉宫》的讨论中得到他们对于藏族文化的反馈。在社交媒体平台关于纪录片的讨论中,能看到IP为西藏的网友留言,欢迎大家来做客,了解真正的藏族文化。而回复他们的网友IP,可谓是全国各地,大家都表示有机会一定要去看看布达拉宫。
《布达拉宫》的热播,也展示了中国传统文化在当下的独特魅力,在跨文化传播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国家民委原副主任、纪录片《布达拉宫》总策划罗黎明
国家民委原副主任、纪录片《布达拉宫》总策划罗黎明表示:“《布达拉宫》纪录片在互联网上的传播,成为中华文化与世界文化交流的载体,也是中华文化走向世界文化的一张亮丽的名片。它让世界观众在屏幕面前可以感受到布达拉宫文化遗产的美好和伟大,向世界展示中国故事的精神力。”
大合影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