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共和国勋章”获得者黄宗德——只要不倒下,就继续战斗!

2024-09-22

한어Русский языкEnglishFrançaisIndonesianSanskrit日本語DeutschPortuguêsΕλληνικάespañolItalianoSuomalainenLatina

00:34
国家主席习近平13日签署主席令,根据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一次会议13日上午表决通过的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七十五周年之际授予国家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的决定,授予15人国家勋章、国家荣誉称号。其中,荣成籍军人黄宗德被授予“共和国勋章”。
黄宗德
黄宗德,男,汉族,中共党员,1931年8月生,中国人民解放军原52824部队副师职顾问。17岁入伍投身革命,先后参加渡江战役、江西剿匪、抗美援朝战争,在多场战役战斗中冲锋在前、屡立战功,为保家卫国浴血奋战,是英勇顽强、不怕牺牲的战斗英雄。荣获“二级战斗英雄”、胜利功勋荣誉章,荣立一等功、二等功各1次,被朝鲜授予“一级国旗勋章”。
这位从荣成乡村走出的战斗英雄,是个什么样的人?何以荣获“共和国勋章”?从荣成博物馆馆长李波的介绍中可见一斑。
李波常年负责收集、整理荣成的名人事迹,他根据黄老的口述,将黄老的事迹整理成文,并交由黄老审校。本文所列内容便是摘自李波整理的黄宗德事迹。
黄宗德与妻儿合影
1931年8月,黄宗德生于山东荣成市寻山街道万石耩村一个贫农家庭,在兄弟四人中排行老大。1941年,由于家里人多粮少,10岁的黄宗德只读了一年小学就辍学,在附近村庄给地主富农打工。因为年纪太小,干不了力气活,黄宗德只能干打驴草、放牛这样的小工活,每年的工钱只有“一双布鞋、二尺粗布和五升玉米”。
荣成市寻山街道万石耩村的黄宗德故居
当时的荣成已经被日军侵占,日伪军经常下乡扫荡、抢粮。1941年7月,距离万石耩村只有几里路的寻山所村,被日伪军放火烧掉了全村874间房屋,烧死杀死了8名村民。荣成人民在党的领导下,奋起抗击日寇。年幼的黄宗德也加入了村里的儿童团。1943年,他在寻山青安屯村小学当校工。青安屯村小学是中共地下组织的活动据点,多名教职工是地下党员。黄宗德因为年纪小,不易引起敌人的注意,经常为党组织到附近的几个村子传递情报。
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14岁的黄宗德报名参军,但因为年纪太小而被留下来。直到1948年10月,17岁的黄宗德才如愿以偿,在胶东军区东海指挥部当了一名解放军战士。
此时,全国解放战争如火如荼地进行着,淮海战役已经到了最关键的阶段。华野第7纵队由于连续参加了潍县战役、津浦路东段阻击战和济南战役,又马不停蹄地参加淮海战役,未能及时补充兵员。黄宗德所在的东海部队被紧急抽调补入华野7纵。他们急行军到达潍坊,换乘板车到达淮海战役前线,旋即赶到蚌埠地区,参加淮海战役最后一阶段的作战。
1949年2月,华野7纵整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十五军,参加渡江战役。
渡江战役中,黄宗德所在班作为突击班,乘一条小船冒着敌人的炮火强渡长江,在离南岸三四十米处,船被敌人炮火打坏,全班跳下木船,涉水渡江,黄宗德不识水性,被班长拉着胳臂前进,终于登上江岸后将敌一个前沿地堡炸掉。这次激战中,和黄宗德一起参军的同乡李本平、徐士风等战友不幸牺牲。
同年5月,黄宗德所又参加了上海战役,因作战勇敢,黄宗德第一次荣立四等功。
同年9月至12月,黄宗德所在部队进至浙北、皖南剿匪。此时的黄宗德已经经过多次战役、战斗的历练,成了见困难就上,见危险就冲的战斗骨干。在三个月的剿匪中,他们连先后与敌交战六次,曾装扮成当地儿童把藏匿在山中的匪首引诱出山,成功将其抓获。
其后,黄宗德又随部队到浙东剿匪。在一次抓捕中,黄宗德不惧对方持枪反抗,从一阁楼中擒获一名女匪首。此战,黄宗德因作战勇敢,再次荣立四等功。
1952年3月,黄宗德所在连队又在福建沿海作战,20多天的战斗中,黄宗德荣立三等功。
1952年7月,黄宗德被编入中国人民志愿军第24军74师第220团第5连,参加抗美援朝战争。9月,黄宗德和战友们背负100多斤武器和粮食从辽宁丹东出发,连续急行军7天6夜,到达吉林集安,在此跨过鸭绿江,又经过9天的夜行军,抵达朝鲜前线。
黄宗德戎装照
黄宗德所在部队在朝鲜平康地区作战,他们白天隐蔽,晚上出动,一方面袭扰敌人,一方面寻找水源。坑洞作战,吃的是高粱米、咸萝卜干,最大的困难是缺水。敌人为了控制水源,飞机不分昼夜在我方阵地上空盘旋,晚上用探照灯照射我方阵地,高射机枪不停地向我方阵地射击,同时架设了16道铁丝网,把志愿军战士封锁在地堡和交通沟里。战士们开始吃雪水,后来雪化了,就喝炸弹坑里的污水。为了找水,许多同志牺牲了。
黄宗德坚守的坑洞距离敌军不过几十米,不但需要近距离侦查敌情,还要完成另外几个坑洞的修建,为后续部队的隐蔽作战提供必要条件。作为班长,黄宗德把全班战士分成两批,他带几个战士上半夜守备,下半夜副班长带队轮岗。一个周之后,敌人就发现了他们的行动。一天夜里,黄宗德守备时遭遇敌人炮火袭击,不幸被掩埋在炸塌的坑洞下面。直到第二天白天,战友们才发现班长不见了,用了两个多小时才把他从泥土里挖了出来。
坑洞中,冬天冷夏天热,战士们身上长满了虱子;吃半生不熟的高粱米、长满绿毛的干饼,用力从湿润的泥土中挤出几滴水来喝;为了挖洞,他们的手指都烂掉了……如此艰苦的条件下,在设有16道铁丝网的对敌前沿阵地,黄宗德参加小规模行动32次,参加战斗17次,多次与死神擦肩而过。在一次反伏击中,他和战友俘获一名美军军官,立三等功一次。也正是在这157天的平康前线战斗中,恶劣的环境使他患上纠缠终身的皮肤病、风湿病,至今仍有三块弹片留在体内。
1953年,志愿军发起大规模夏季反击战,志愿军74师参加了金城战役。
7月13日夜间,黄宗德所在连队奉命攻打敌军阵地。拔掉一个个暗堡、穿过一道道铁丝网,战友们也一个个倒下,9个多小时的战斗结束时,全班只剩下了黄宗德一人。
正在他搜寻负伤战友时,一个坑道口内突然射出几发子弹,击坏了黄宗德的冲锋枪,并射中了他的右前胸。黄宗德在坑道中寻找武器,并很快从一名牺牲战友的身上找到了一个炸药包和6枚手榴弹。他返回敌军所在的坑道口,避开疯狂扫射的机枪,黄宗德奋力掷出3枚手榴弹,一声爆炸后,又奋力把炸药包扔过去,成功把敌军的坑道口炸开了一个大洞。此时,敌人的意志被彻底摧垮,用生硬的汉语喊“投降,投降!”,并把一件件武器抛了出来。此时,黄宗德都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除守坑道口的两个敌人被炸死外,坑道里居然还隐蔽着22个敌人!他们排成一串,一个跟着一个双手抱头钻出坑道……恰巧有其他连队的两名战友经过,黄宗德赶忙招呼他俩一起过来,三人合力押着22名战俘撤下了阵地。
此役,黄宗德带领全班连续攻克敌4个火力点,使两侧部队顺利突破敌人防线。战斗中,他一人炸毁敌人3个碉堡和两个火力点还有一条坑道,打死敌人7名,打伤3名,俘敌22名。其中包括排以上军官4名,同时缴获卡宾枪12支,自动步枪8支,冲锋枪4支,报话机2台。战后黄宗德荣立一等功,被授予志愿军二级战斗英雄称号。被朝鲜人民共和国授予一级国旗勋章和一级友谊勋章各一枚。
(大众新闻记者 陶相银)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