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程序不透明,标准不统一,辛纳药检阳性事件令网球运动深陷信任危机

2024-08-29

한어Русский языкEnglishFrançaisIndonesianSanskrit日本語DeutschPortuguêsΕλληνικάespañolItalianoSuomalainenLatina

虽然在男单首轮中顺利晋级,但辛纳的美网征程始终笼罩在层层质疑的阴云之下。目前排名世界第一的意大利人日前宣布自己在3月份两次药检呈阳性,这一消息在网坛激起千层浪,争论焦点直指处理程序的透明度以及处罚标准的统一性。
为何针对如此重大事件的信息披露会如此迟缓且含糊不清?为何顶尖球员在面临类似情况时的处理方式与非顶级选手大相径庭?这些疑问不仅拷问着网球管理机构的公信力,也在世界网坛撕开了一道裂痕。
程序不透明 标准不统一
今年4月马德里大师赛首堂训练课前夕,23岁的辛纳被一纸禁令所困——不能踏入比赛场地乃至任何官方区域。这缘于他3月份的两次药测呈阳性,导致遭到临时禁赛。
根据国际网球诚信机构(ITIA)的报告,在今年3月10日印第安维尔斯大师赛期间,辛纳被测出氯司替勃呈阳性;八天后,在赛场外进行的第二次药检中,辛纳再次被检测到氯司替勃的代谢物。在世界反兴奋剂机构禁用清单中,氯司替勃被列为“在任何时候都被禁止使用的合成代谢类固醇”。
然而直到8月20日,ITIA与辛纳团队共同对外宣布这一事件,世界网坛才对此有所了解。根据辛纳团队的阐述,检测阳性是因为一位理疗师在3月5日至13日期间为治疗自身皮肤伤口而使用一款在意大利可轻易购得的非处方喷雾剂,该喷雾含氯司替勃成分;同期,该理疗师每日为辛纳提供按摩及运动治疗服务,导致辛纳在不知情的情况下通过透皮吸收的方式受到污染。同日,ITIA正式确认了辛纳在此事件中的“清白”,即他并未涉及任何过错或疏忽,并公开了详尽的裁决报告。
辛纳团队声明
暂且不论辛纳团队给出的解释是否合理,意大利人在最终调查结果尘埃落定前依然能够如常参赛,成为公众舆论的焦点。尤为引人注目的是,辛纳经历的两次临时禁赛均极为短暂——4月4日至5日以及4月17日至20日,这得益于他迅速且有效对临时禁赛决定提起上诉,并成功获得继续参赛的许可。
在多数涉兴奋剂案件中,运动员一旦收到检测呈阳性的通知,便立即面临暂时禁赛的处罚,这一状态往往会持续到独立法庭经过漫长的审理程序对案件作出最终裁决。
然而,在辛纳的案例中,情况显得颇为特殊:他于4月4日获悉检测结果的消息后立刻采取行动,申请解除临时禁赛状态;更令人惊讶的是该申请在一天后就获得了批准,使他能够迅速重返赛场。《华盛顿邮报》指出,辛纳案件中的最大问题正是——为什么其他球员在上诉审理期间被禁赛,而他却可以参加比赛。
在事件真相最终被揭露前,辛纳本人与网坛相关机构对此事的缄默态度,也进一步加剧了外界的不满。舆论认为此举有悖于公开透明的原则,损害了网球运动的公信力。
《卫报》认为,世界第一选手两次被检测出体内含有禁用物质,这一事实本身已足够震撼人心;更引人关注的是这一重大事件竟能悄无声息地隐匿于公众视野之外,这种“异常的沉默”令整起事件显得愈发扑朔迷离。
顶级球员疑受优待
辛纳自出道以来一直是在圈内颇受欢迎的球员,但自其阳性案件消息公布以来,却引发了大多数球员的强烈异议。
以美国球员蒂亚福为代表的“无奈接受派”认为:“他可以上场比赛了,这就是我的看法。”而由克耶高斯、沙波瓦洛夫、普伊、摩尔等选手为代表的“质疑派”,旗帜鲜明地指出辛纳作为顶尖球员,享受了与低级别选手截然不同的待遇。
西班牙选手巴埃纳直言不讳地说:“不同的球员,不同的规则。”“质疑派”认为,ITIA在调查程序和处理结果方面存在不公,辛纳至少应该先被临时禁赛,而且ITIA在辛纳检测出阳性时也应立即公布消息。
罗马尼亚名将哈勒普显然更有理由质疑此事件。历经近两年的漫长等待,她的上诉案件才得以开庭审理,并最终裁定禁赛八个月。然而,这背后是她在申诉期间无奈地浪费了一年多的时光,对于一位年过三十的前大满贯冠军,这无疑是对其职业生涯的沉重打击。
辛纳事件曝光后,哈勒普在社交媒体上引用了罗马尼亚政治家尼古拉·约尔加在《不公正》一书中的名言:“无论谁对你不公正,他不是亏欠了你,而是作践了他自己。”
英国选手摩尔也曾药检呈阳性,她立即遭到禁赛,在经过长达数月的调查后,ITIA认定她误食遭污染的肉类,这才得以重返赛场。这一系列案例与辛纳事件的对比,令外界不禁质疑相关管理机构在处罚球员时是否存在双重标准。
美国网球名宿埃弗特直言,有人在刻意保护顶级球员。这位18届大满贯冠军表示:“所谓‘保护’,他们会保密几个月。如果你是顶级球员,他们会对某些事情保密,因为他们和球员都不想让媒体知道。我认为这比你是世界排名400位的‘乔·史密斯’更有保障。”
德约科维奇也提到了辛纳案件反映出的处罚统一标准的重要性,同时他呼吁树立网球反兴奋剂的规则与标准。“我们看到缺乏规范和明确的协议。我能理解很多球员的心情,他们质疑自己是否受到了同样的对待。希望我们这项运动的管理机构能从这件事中吸取教训,并在未来采取更好的方法。我们必须集体做出改变。”德约如此表示。
正如法国选手普伊所说:“如果我们想把网球打造成一项无可挑剔的运动,我们不会在五个月后才宣布世界第一和今年第一座大满贯得主的兴奋剂检测呈阳性。” 如果网球相关管理机构对此类事件持放任态度,网球运动将遭遇前所未有的信任危机。
作者:吴雨伦
文:本报记者/吴雨伦图:视觉中国编辑:谷苗责任编辑:沈雷
转载此文请注明出处。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