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拯救《里斯本丸沉没》周国辉:前事不忘,后事之师

2024-09-18

한어Русский языкEnglishFrançaisIndonesianSanskrit日本語DeutschPortuguêsΕλληνικάespañolItalianoSuomalainenLatina

潮新闻客户端 编辑 董洁

【编者按】

从新闻到见解,字里行间读懂社会万象。

有观点有思想,智慧碰撞把握时代脉搏。

让我们一起《读端》,一起“潮”。

本期嘉宾是十二届浙江省政协副主席周国辉

《里斯本丸沉没》宣传图 图源电影里斯本丸沉没微博

日前,青年电影手册公众号发出推文:拯救《里斯本丸沉没》!

“电影《里斯本丸沉没》值得你走进电影院!”“谢谢方导用近十年时间打捞起这段真实震撼的历史。”贾樟柯、韩寒、程青松等电影人通过各个平台发声,助推电影宣传。太平洋、保利、卢米埃、万达、万象等多家院线承诺旗下全国所有影院长线放映……

《里斯本丸沉没》,一部钩沉真实历史事件的纪录片。自9月6日全国上映至今已近半月,口碑逐步上升。豆瓣9.3分的年度罕见高分,猫眼9.6分,淘票票9.6分,大V推荐度93%……无论从业界评价还是观众打分来说,毋庸置疑,这是一部好电影。

但为何这场行动被冠以“拯救”二字?排片较少、票房远不抵投资……一系列现实问题,也让业界坐不住了,纷纷主动出击,支持这部电影。截至9月17日,票房累计已突破1500万,超过38.6万观众走入影院观演。

详情点击>>

潮声丨一部好电影,为什么还需要拯救?

十二届浙江省政协副主席周国辉:

节前,去附近的影院,看了一场纪实电影《里斯本丸沉没》。此前发过的四篇文章都是讲这部电影的历史意义和现实价值,为的是“拯救”影片。今天,要讲讲切身的观后感。

首先是那天的观影场景。虽不是座无虚席,但也来了三四十号人。整场两个小时,大家都被影片叙说的故事和叙事方式深深吸引住了。除了影片发出的声音,场内始终安静如止,偶尔能闻见咳嗽和喘气声。一直看完片尾刊录的死难者、幸存者和参加过救助的东极岛渔民等三组长长的名单,大家才在悠长深情的片尾曲中缓缓走出影院。相信这一夜他们还会沉浸在82年前那场海难及以后的事件旋涡之中。至少我是被影片打动了,这样的心境延续了好几天。这是好的艺术作品的魅力之所在。

影片围绕里斯本丸沉没事件,运用的是发现、找寻的倒叙方法。2013年,制片人和导演,也是叙事者方励,在东极岛拍摄《后会无期》影片,偶然听到当地渔民提起的一个传说,遂动起探究和拍摄的心念。在查阅相关历史文献、档案之后,作者首先到东极岛海域,利用声纳技术探寻海底沉船遗骸,以科技手段探明和“打捞”最重要的事件物证。所以,说这是一部科考片也未尝不可。方励不仅是文化人,也是海洋领域的科学家,在筹划和拍摄中很好地发挥了自己的科技特长和优势。这样的表现手法充分证明了里斯本丸沉没在历史上真实发生过。真实是艺术特别是纪实性作品的生命。

作者不仅“打捞”沉船遗骸,还用找寻事件当事人及后代的脚力,“打捞”沉没的原因、经过及后续“冲击波”。沉没发生在1942年10月,从1931年“九一八”事变引发的日本侵略中国和中国军民的英勇反抗斗争即抗日战争已持续11年,过了相持阶段。日军垂死挣扎,在1941年12月7日偷袭珍珠港事件,成为二战太平洋战争爆发的导火索。珍珠港事件发生后的第六天,日军又武装进攻香港,守卫香港的英军经过八天保卫战不敌日军,宣布投降。次年10月1834位英国战俘被关进日军武装运输船“里斯本丸”号船舱,从中国香港前往日本。影片叙述了事件发生的历史背景,十分简洁但清晰明了。

事件的直接原因是日军违反《日内瓦公约》,未在船上悬挂任何运送战俘的旗帜或标志,“里斯本丸”号在海上平稳行驶三天后,在途经中国舟山东极岛海域时被当时正义愤填膺、一心想报复的美军潜艇发射的第四枚鱼雷击中,从而致使沉船。日军又为了掩盖真相,用封舱、武器扫射等残忍手段,让828名英军俘虏葬身海底。在战俘惨遭杀戮的危难之际,东极岛的255名渔民冒死救下384名奄奄一息者,从而大大降低了死亡人数。这就是里斯本丸沉没和东海大营救的历史事件。因为是纪实片,除了幸存者及后代口述、回忆和当时的信件记录外,影片用绘画、动漫等方式展现了当时的惨烈场景,是有信服力的,也有想象空间。

由于此事缺乏完整的历史文献资料,又是跨国事件,且经过了82年的风雨沧桑,作者不远万里,开展了一场跨国大寻访,采用刊登广告、寻人启事,甚至在日本还用上私人侦探社,不厌其烦地实访尽可能多的事件相关当事人及后人,以接近和还原历史真相,包括里斯本丸号的船长后代、美军潜艇鱼雷发射手后代、英军幸存者及后代,还有当时冒死救助的东极渔民,让观众充分了解事件真相及其后遗症状。其中有几个情节和细节特别触动人心。

一是沉没场景十分惨烈、血腥。影片通过口述访谈,除了进一步证实事件真实性外,揭露了战俘被日军封死舱门、战俘轮流抽水试图破舱但最终还是未能逃脱死亡命运、在生命的最后关头战俘们唱歌做彼此的死别、部分战俘成功破舱而出却遭到日军残忍的射杀,等等,深刻体现了战争的残酷、日军的残忍和战俘们面对死亡的绝望与无助,怎能不让人为之动容。

二是舟山渔民的冒死相救。正当战俘们濒临绝望之际,舟山渔民不顾个人安危,划着小船出海救援落水战俘。在日军血腥搜捕的情况下,仍在孩子洞藏了3位战俘,并冒险把他们送到大陆,从而安全回国。这些情节不仅展现了中国渔民的无私与勇敢,也让人感受到在战争与灾难面前,人类共同的善良与同情心是如何超越国界与种族的。除了舟山渔民义举值得讴歌弘扬外,一位英军战俘约翰·韦弗战前在香港有一段跨国恋情,那位中国女孩梁素琴在事后婉拒了可以合法享受的抚恤金,希望捐给死难者家属。此义举闪耀着中国人大爱无疆的人性光芒。

三是幸存者的终生噩梦。船上的战俘,都是20多岁年轻人,最大的也不过三十出头。不仅死难者的家庭遭受了痛失亲人的痛苦,而且即使幸存下来的,战争造成的创伤几乎改变了其余生。现在居住在加拿大那位名叫威廉·贝宁菲尔德的93岁长者,是至今唯一还活着的幸存者,其家人从来没有听说过他的悲惨遭遇,只是在接受来自中国的采访者时,才情不自禁地回忆起那段刻骨铭心的经历。其他幸存者的后人基本也是这样,许多都是在书信、日记、照片中才隐约了解了一些实情。这些幸存者集体选择遗忘和回避,因为这是一段不堪回首和一辈子的痛。事件的直接制造方,不要说当事人及其后人,就是应当保持客观的所谓的日本研究战争的学者,也是三缄其口,因为这也是一种血腥屠杀。相信他们是明白的,但害怕真相。

四是影片最后还组织几十位死难者亲人来东极岛,离死难者最近的地方,举行了一次迟到了82年的哀思活动。从中不仅展示了作者揭露真相的勇气和执着,更体现了中国人热爱和平、尊重生命的崇高道义感和负责任精神。从活动亲历者的言行举止中,他们是接受的、感动的。

里斯本丸号沉没事件,发生在82年前的战争年代,死难者葬身在茫茫东海。它只是抗日战争中全中国人民遭受战难的一个案例,可能不会被载入史册,甚至已经被人遗忘,但是,当我们含泪艰难地拂去历史的尘埃,仍然是那么真切、那么充满血腥,那么充满震撼和发人深思。这是方励和他的影片的巨大成功。要向为这部影片作出过贡献的所有人表达敬意。历史不应该被遗忘和掩盖, 而应该被正视和反思。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从历史中汲取教训、避免重蹈覆辙,共同创造一个更加美好的未来。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今天又是9月18日。写下《里斯本丸沉没》观后感,也是一种纪念。

“转载请注明出处”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