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魔球理论:只要多投三分,就够“魔球”了吗?

2024-09-05

한어Русский языкEnglishFrançaisIndonesianSanskrit日本語DeutschPortuguêsΕλληνικάespañolItalianoSuomalainenLatina

欢迎来到“NBA词典”栏目。自1986年CCTV首次转播NBA以来,NBA在中国的传播已接近30年。随着互联网文化的崛起,NBA不仅普及了许多专业篮球术语,还衍生出大量“NBA黑话”。这些黑话没有明确的定义,本栏目将通过专业知识,尝试解读这些词语。

在现代篮球的发展过程中,有一个名词和“三分”密切绑定在一起——魔球理论。这一由前休斯敦火箭总经理提出的理念,对NBA甚至世界篮球的风格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即使近年来已经有很多支球队以此取得了成功,但民间关于魔球理论的质疑声从未彻底消去,不少人依旧对魔球理念嗤之以鼻,视如敝屣。

魔球理念并非篮球界原创,这一概念先在棒球界发扬光大。魔球理念的原型叫萨博计量学(Sabermetrics),是一种借助高级统计数据评估棒球运动员的量化方法。魔球的理念由比尔-詹姆斯首创,但真正让它声名鹊起的是美职棒奥克兰运动家队的总经理比利-比恩。

2002年,在比恩的领导下,奥克兰运动家在预算有限的情况下成功组建了一支竞争力强的球队,并成功打进了季后赛。迈克尔-刘易斯在2003年以此为原型创作了《魔球:逆境中致胜的艺术》一书,2011年由该书改编、布拉德-皮特主演的热门电影《点球成金》上映后广受好评,这一策略再次广为人知。

刘易斯笔下的魔球包括三个方面:数据分析,注重性价比的选才方法,以及非传统策略。核心思想是通过统计分析来找到传统球探和经理人可能忽略的球员和策略。很多年以来,大部分体育项目的参与者都主要依赖直觉、经验和基础统计数据来做出决策,而高级统计数据的引入是对这种传统思维模式的一次彻底变革。在火箭总经理和篮球运营执行副总裁将魔球理念引入NBA后,这一概念有了新的名称:Moreyball。

魔球理念在NBA的渗透随处可见,从出手分布到数据分析再到人才选拔,但最核心也最为人熟知的观点莫过于“鼓励多在三分和篮下出手,而减少中距离的尝试”。

“三分+篮下”的道理很朴素:尽可能提高每次出手的性价比。距离篮筐越近命中率越高,这是这么多年篮球比赛不变的铁律,相较之下靠近篮筐的近距离出手更有可能造成犯规,有罚球的附带奖励,这里无疑是篮球场上出手回报率最高的区域。而都是远离篮筐的出手,三分的回报率又高于中距离:中距离命中率需要超过50%,每次出手的回报率才能超过1分,而同样的结果三分只需要投出33%的命中率就能实现。

关于魔球理念,存在不少理解上的误区:魔球理念不是只强调多投三分,篮下是从古以来的兵家必争之地,没有球队能完全放弃篮下只靠三分就能过活;魔球理念不等于完全放弃中距离投篮,而是将一些性价比偏低的中距离接球投出手,变成性价比更高的三分接球投;魔球理念不只关于进攻,相同的理念同样能贯彻在防守端,重点防守三分线和篮下,让对手多投中距离。

在过去的十年里,魔球理念已然改变NBA的比赛形态。从联盟过去十年的出手分布可以看出,三分和禁区出手的比例在逐年上升,而中距离投篮的比例则逐渐下降。这是现代篮球最显著的特点之一:追求高效率的进攻模式。

正如前文所述,魔球理念所真正摒弃的是接球中距离出手,而这类出手在近十年中减少的幅度是惊人的,而接球投三分的数量与日俱增。

数据分析专家塞斯-帕特诺曾对中距离出手的减少进行了更深入的研究。他发现,虽然接球投中距离出手数正在减少,但并不影响明星球员继续出手那些持球中距离。这些球迷口中的“杀人技”并没有被现代篮球所淘汰,只是角色球员不再被允许越权出手这类在他们权限之外的高难度投篮。

关于接球投三分,帕特诺发现回合占有率低的角色球员,接球投三分比重的增加要远高于回合占有率更高的明星球员。这其实也反映了魔球理念对人才选拔和球员培养的影响。

像是命中注定般,魔球理念的引入NBA和斯蒂芬-库里的崛起几乎同时发生。在两者的共同影响下,持球投三分这项技能逐渐被更多球员掌握。近十年来,虽然联盟的接球投三分出手一直在稳步增加,但持球投三分出手增长的幅度更大,接球投三分出手的占比其实正在逐年降低。

魔球理念的另一个趋势是三分投射技术向各位置普及。十年前打着灯笼都少见的空间型内线,在如今的NBA已经不算是珍禽异兽。2013-14赛季,联盟里百回合三分出手大于5次的内线球员只有8名,而刚过去的2023-24赛季已经有33名内线能做到这点。

魔球理念也驱使着防守理念做出改变。在现代篮球中,防守理念已经逐渐从干扰投篮出手到改变出手分布转变。越来越多的球队意识到在篮下和三分线堆积出手能够提升效率,球队们也研究出反制的措施——既然你要篮下和三分,那我不就让你在这些地方出手,中距离你爱咋投咋投。2021年夺得总冠军的雄鹿就是这一防守理念的最佳践行者之一。

时至今日,魔球为防守理念带来的改变仍在继续发酵。当联盟普遍的三分投射水平都在提升,防守限制三分出手的难度越来越高,有些球队也开始做取舍。比如今年常规赛防守效率第一的凯尔特人,虽然他们限制对手三分比重仅排名联盟中下游,但他们对手的底角三分比重联盟第二少,命中率联盟最低。同时,他们会对对面的投手进行区分,尽量让准心更差的投手去出手三分。

再比如雷霆。年轻的主教练戴格诺特认为,禁区防守比限制三分更加重要。“这是一个三分主导的联盟,但罚球仍然比三分更有效率,上篮仍然比三分更有效率,转换进攻也比三分更有效率。”戴格诺特说道。“而且并非所有的三分都是一样的。那些通过突破分球制造的三分更有可能是接球投,更有可能是空位出手,命中率也更高。”

2023-24赛季常规赛,雷霆对手三分出手占比为41.5%,仅低于三支球队,但他们的防守仍排名联盟第二。他们是限制对手篮下命中率最出色的球队,同时造失误率高居联盟第一。

“所以,我们确实让对手投了很多三分。”戴格诺特说道。“过去几年我们一直在给对手三分机会。但我们试图控制对手投什么样的三分。”

关于魔球理论,一个常见的论点是,奥克兰运动家队在践行魔球理论时从未赢得过总冠军。虽然这一点属实,但许多其他球队也依靠此取得了成功,而前红袜队总经理西奥-埃普斯坦利用量化指标为波士顿带来了两座冠军(2004年、2007年)。

在NBA中,类似的成功案例近年更为多见。比如刚刚夺冠的波士顿凯尔特人,他们在23-24常规赛中有73.6%的出手都来自篮下(距离篮筐0-4尺)和三分线外,魔球率(篮下+三分出手占比)联盟第一。践行魔球理念的还有很多球队,虽然他们没能最终夺冠,但都依靠这个模式在联盟中建立起了竞争力。

不过,魔球理论只是为现代球队提供了一套高效的成功模型,但不意味着只能这一条路走到黑。越魔球的球队并不意味他们的进攻就越好。比如23-24赛季常规赛中,灰熊是联盟魔球率第四高(71.4%)的球队,但他们的百回合得分只排名联盟第24,而百回合得分仅次于凯尔特人的掘金和雷霆,他们的魔球率在联盟中均处于中下游。

看起来魔球为NBA带来的进攻革命永远不会结束。然而,福克运动与人类动力学学院的体育分析教授谢恩-桑德斯和副教授贾斯汀-埃利希此前的一项研究表明,尽管三分的出手次数继续增加,但自2017-18赛季以来,NBA总体三分的平均预期得分已经低于两分。

“当考虑到造犯规和罚球时,我们发现三分曾经享有的优势从2017-18赛季开始逐渐变成劣势,而且这一趋势还在继续。”埃利希表示。“这一发现对球队阵容构建和进攻趋势的潜在影响非常大。”

为了进行这项研究,桑德斯和埃利希使用广义加性模型来估算半场进攻中的整体投篮效率。他们结合了因投篮犯规而获得的罚球得分,以确定投篮决策后的总得分收益,桑德斯和埃利希将其称之为“真实得分值”。

数据显示,在2022-23赛季,两分的真实得分值是1.181分,三分的真实得分值是1.094分。即使不考虑罚球,研究人员发现三分球的预期得分(1.083分)也已经低于两分球(1.096分)。

事实上,近年来NBA三分比重的增长已经放缓,球队已经开始调整他们的出手选择。但桑德斯表示,他们的研究结果并不意味着像库里或利拉德这样的球星不应该多投三分。“这意味着一些水平一般的投手不应该频繁投三分,也不应该将投篮范围扩大到25-26英尺甚至更远。球员们仍然可以通过站位获得进攻空间,而无需频繁在外线出手。”桑德斯说道。

(NBA)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