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上海一师生团队调研28所高校45台自动售卖机,仅5台未索取个人信息

2024-08-29

한어Русский языкEnglishFrançaisIndonesianSanskrit日本語DeutschPortuguêsΕλληνικάespañolItalianoSuomalainenLatina

IT之家 8 月 29 日消息,据澎湃新闻今天早间报道,上海一名高校教师刘杰(化名)指导 7 名法学生自发组建“银河信息警备队”,通过对上海 28 所高校内的 45 台自动售卖机实地测试发现,仅 5 台未收集消费者个人信息。

图源 Pexels

而在另外 40 台中,多数需绑定手机号码,有部分自动售卖机在要求用户关注公众号的同时还需绑定微信号,还有部分售卖机存在的诱导消费者使用微信或支付宝刷脸的情况,绝大多数必须获取个人信息才能完成消费。

高校教师刘杰表示,此次调研的起因是自己的一次消费经历 —— 自己因为要赶“早八”的课而来不及在家吃饭,首次在校内自动售卖机上买东西。但自己扫码支付时,机器弹出绑定手机号、不绑定手机号两个选项。刘杰选择后者之后却发现,页面会自动跳回前一页 —— 若不绑定手机号就无法完成付款。

刘杰联想到此前接到的疑似诈骗电话,对方曾准确说出其姓名等个人信息,因此刘杰开始思考自动售卖机索取个人信息的问题。当晚,他发现办公室旁的另一个牌子的自动售卖机同样存在索取个人信息的情况。“生活中,大家对于这种信息收集已经无感了,但是我觉得越无感,可能隐患越大。”于是,他带着 6 名学生开展了调研。

IT之家从报道中获悉,刘杰团队还开展了针对大学生群体的问卷调研。此次调研问卷收集有效样本 1000 份,涵盖各专业本硕博学生。结果如下:

对姓名、身份证号等传统隐私信息的关注度最高,达 59.29%。

新业态下的声音、人脸等生物信息的关注度位居第二,比例已高于家庭和工作情况、手机号码等。

1000 名学生中,经历过被骚扰或收到不期望的推销电话、短信、邮件的占 57.82%;经历过“大数据杀熟”的有 52.21%;遭遇过电信诈骗的有 33.24%;未有过上述经历的仅有 5.01%。

而以自动售卖机为例,在校使用过自动售卖机的学生占比为 74.04%,在面对“必须关注公众号或绑定手机号或刷脸,才能消费”的情况时,有 85.5% 的人选择接受。详细情况如下:

认为该要求合理(43.16%)。

虽然觉得不合理但无关紧要(44.56%)。

虽然拿不准,但是其他人都如此,自己也照做了(42.69%)。

只有 51 人表示会向客服反映情况或依法举报。

刘杰及其调研团队认为,保护大学生个人信息需要做到如下方面:首先完善相关立法,加强法律宣传教育;其次督促企业履责,并加大监管执法力度;同时指导制定“用户友好型”隐私保护指引、分级服务政策;最后吸纳社会力量,推进舆论监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