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为老人送餐、与孩子互动,青大学子把爱国情怀融入实践活动

2024-09-26

한어Русский языкEnglishFrançaisIndonesianSanskrit日本語DeutschPortuguêsΕλληνικάespañolItalianoSuomalainenLatina

半岛全媒体记者 王鹏

大学生通过参与社会实践,不仅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还能促进其综合素质的提升,更有助于了解社会、磨练意志、增长才干,并在实践中上好与现实结合的“思政大课”。开学近一个月,记者陆续采访参加暑期社会实践活动或参与实习的大学生们,记录他们的收获与成长,看看他们如何把社会实践与新学期的学习更好地结合起来。本期,记者采访到青岛大学计算机科学技术学院的大三学生董宜珊。

追寻红色记忆,参观老字号品牌

董宜珊告诉记者,暑假期间,青岛大学计算机科学技术学院“筑梦寻光,薪火相传”社会实践团积极响应2024年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的号召,10位同学在两位老师的带领下前往市南区、市北区、李沧区和城阳区等多地开展为期10天的爱国主义教育主题实践,培养爱国之情,砥砺强国之志,实践报国之行。

7月15日,在团队指导老师的带领下,实践队员一行人首先前往青岛市革命烈士纪念馆,学习革命先辈的英雄事迹。一件件饱经风霜的文物,一张张定格历史的图像,一座座生动的人物雕塑让团队成员感受到革命先烈们对人民的赤胆忠诚。随后,实践队员前往青岛市党史纪念馆,参观了中共青岛地方支部旧址、基本陈列展厅和专题展厅,通过现场观看大量文献资料和历史实物,追寻红色记忆,重温峥嵘岁月,赓续红色基因。

实践队员还去过位于城阳区的青岛青食有限公司,在工作人员的带领下,参观了公司的发展历史、发展宗旨、文化墙及青食钙奶饼干的生产线,观摩了饼干的塑形、烘烤、包装过程,目睹高标准的“工匠精神”和企业持续做公益的爱心行动,感受到“青食”作为从青岛、山东地方品牌发展为享誉全国的老字号品牌,用爱国情怀谱写责任担当。

为老人送餐、与孩子互动,把爱国情怀融入实践

为将爱国情怀落实到日常行动当中,实践队员前往青岛市市南区八大峡社区星河爱心素食餐厅实践,队员们认真洗菜、切菜,午餐做好后,队员们分工明确,有的同学照顾好在餐厅用餐的老人,有的同学为行动不便的老人送餐上门,餐后同学们还在社区进行关于爱国主义的社会调研,采访群众、探究群众对于爱国主义教育的认识。

“自2019年起,这个餐厅长期为独居、孤寡或残疾的老人提供免费的午餐,已经坚持了很多年,餐厅的服务人员很有耐心,很热情!特别是对于行动不便的老人,这个餐厅一直坚持给她免费送饭上门,当时就觉得很触动,感觉这种行为是真的落实到有困难的群众身上,我们作为青年也该为这个社会多做贡献。” 董宜珊说起当时的感受,她通过为老人送餐,对爱心餐厅的发起人和服务人员持之以恒的奉献精神有了更多的敬意。

不仅照顾老人,实践队员们还与孩子们进行互动。他们前往青岛市李沧区尚园幼儿园第八分园,为幼儿园100多名小朋友上了一堂生动的爱国主义专题教育课。队员们教授小朋友们中国共产党的由来,国旗、国徽的相关知识,和小朋友们一起学唱国歌,学习英雄人物的事迹。在幼儿园老师的帮助下,成员们和小朋友们做爱国小手工,送出精心准备好的小礼物,希望小朋友将爱国植于心、践于行。

实践队员们最后来到李沧区浮山路街道举办了国防知识有奖竞答活动,吸引了百余名小朋友积极参与。队员们提前为小朋友们精心设计了与爱国主义教育相关的小问题,通过趣味问答的形式,帮助儿童厚植爱国主义情怀。

“作为一名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本科生,此次‘三下乡’活动让我认识到技术的价值不仅在于其本身的广度和深度,更在于能承担其背后的社会责任。新学期开学后的这段时间,我开始更加主动的学习,不再专注于技术本身,而是更加注重培养自己的创新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以便在未来能更好地服务于社会,为国家的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董宜珊向记者分享她在新学期的学习感受和心态变化,通过社会实践她更加有学习动力,更加有爱国担当。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