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昌平区:清华国重基地一期年底亮相,整体计划2025年投用

2024-09-05

한어Русский языкEnglishFrançaisIndonesianSanskrit日本語DeutschPortuguêsΕλληνικάespañolItalianoSuomalainenLatina

▲9月5日,北京市委宣传部(北京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举行“迎接新中国成立75周年”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昌平区专场。北京市委宣传部对外新闻处处长叶昶主持。昌平区政府主要负责同志及相关负责同志介绍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
记者提问
记者:我们关注到,昌平区作为首都科技创新的重要承载地,当前正在重点推动清华国重基地、北大产教研融合创新中心、未来大学科技园建设,这三大项目又分别位于南口镇、马池口镇和沙河高教园,可以说是“两口一园”,请问,目前“两口一园”都取得了哪些具体成果和进展?未来,昌平区将如何进一步优化资源配置,进一步激发区域创新活力,确保“三大项目”顺利推进,以助力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谢谢。
08:43
昌平区委常委、常务副区长、区政府新闻发言人刘晓东:
高校因城市而兴,城市因高校而盛。高校是集聚人才、培育创新、发展产业的基础源泉,也是一个区域高质量发展的宝贵财富和重要推动力。正如刚才支区长介绍的那样,昌平区高校云集,是北京高校最富集的区域之一,不仅沙河高教园聚集了北航、北邮、北师大等8所高校,全区还分布着清华、北大等顶尖高校,这些都是非常难得的宝贵资源,也是昌平未来发展的机遇所在。
像这位记者朋友提到的“两口一园”,是昌平区高校资源最为集中的区域,也是我们全域推进校城融合的着力点。“两口”即南口镇、马池口镇,地处昌平西部发展走廊,依托清华大学和北京大学的创新资源,将布局建设一批国家级重点实验室,承接高校科研成果转化,成为“三城一区”协同创新发展走廊的重要节点。“一园”即沙河高教园,作为未来科学城的重要组成部分,经过20多年的培育发展,高校创新成果亟待转化落地。为此,我们按照市委市政府的决策部署,围绕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发展,聚焦“两口一园”规划布局,谋划推进清华国重基地、北大产教研融合创新中心、未来大学科技园“三大项目”建设,为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提供新的战略支撑。这里,我简要介绍有关情况。
一、服务国家科技创新,打造新质生产力承载地
南口镇历史悠久、区位优越、要素齐全,是首都西北方向唯一的新市镇。在这里,我们与清华大学合作,规划建设清华南口国重基地,布局科创研发区、配套服务区和产业承载区,打造国家科技新战略、产业转化新高地、人才培养新平台、城市更新新地标。主要做法包括三个方面:
一是聚焦科创引领,打造原始创新策源地。我们充分挖掘清华大学科研和创新资源,在国重基地集中承接14个以上国家重点实验室,服务国家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去年国重基地完成了规划、设计、开工“三步走”,并获评了全市首批“两业融合”示范园区。今年,我们继续提速项目建设,一期将于今年年底亮相,整体计划2025年投用。同时,我们聚焦科技成果转化,联合组建了清华前沿交叉创新研究院,精准对接清华大学技术成果落地转化。
二是统筹谋划布局,打造协同创新新高地。清华南口国重基地及周边共分五个区域:一是科创研发区,约47.3万平米,主要承载全国重点实验室。二是配套服务区,约101万平米,打造集教育、医疗、住宅为一体的“科学家小镇”。三是产业孵化区,约113万平米,主要承载科研成果转化。四是协同发展区,约1200万平米,已有三一集团、中国农科院等科研机构和企业,助力产学研协同发展。五是产业预留区,约63万平米,为产业转化提供拓展空间,助推区域高质量发展。
三是聚焦科学+城,打造国际一流科创小镇。今年,市主要领导调研昌平期间,对国重基地给予高度肯定,要求对标国际一流标准,建好南口新市镇。为此,我们对标剑桥、哈佛、斯坦福等国际一流案例,以国际视野编制南口规划,目前正在有序实施,国重基地东侧的“科学家公园”一期将于今年底开放。在现有京藏、京包、京张等高速高铁基础上,规划了11条市政道路,目前5条已经启动建设。现如今,南口这座老工业基地正在焕发新的生机活力,未来必将为拉动昌平西北部发展、助力北京国际科创中心建设提供重要的战略支撑。
二、聚焦产学研协同创新,打造产学研一体的产教融合新区
马池口镇位于南口南部,地处昌平北京西北枢纽节点和科技产业辐射带上,入驻有北大新燕园校区。这也是北大建设新工科的主要阵地。我们依托北大新工科创新资源,在马池口镇打造北大产教研融合创新中心,并与中关村生命科学园、中关村科技园区,马池口国际医疗器械城协同联动,承接创新发展外溢,打造高水平产学研协同创新平台集群。
创新中心将落位研发平台集群、孵化加速产业基地、教育和人才公寓配套三大功能区,其中研发平台集群布局新材料与先进制造、新能源与资源环境、“新工科+医学”交叉四大前沿板块。孵化加速产业基地,计划建立研发总部和联合实验室,我们也会同北京大学,研究设立科技成果转化基金,助力研发成果就地转化。教育和人才公寓配套,主要为入驻的科学家、企业家提供高品质的配套服务。目前,我们正会同北京大学,抓紧稳定创新中心选址方案,推动项目尽快落地。同时,我们按照城市组团的标准,整体规划设计项目周边教育、住房等配套设施,提高区域功能品质,打造产学研一体的产教融合区。
三、深化校城融合发展,打造世界一流的产教融合示范新区
沙河高教园作为全市两个大学园区之一,正处在从园区建设向成果转化的转型阶段。为进一步将科教优势转化为创新优势和产业优势,我们统筹利用高校周边空间资源,建设北京未来大学科技园,打造新质生产力策源地和未来产业主阵地。园区主要有四个方面特点:
一是聚焦未来产业,突出多校共建。我们以科教资源的优化组合和科技创新协同配合为导向,布局移动通信、空天科技、网络空间安全、增材制造等前沿赛道,横向整合高校学科、设备、人才、成果等资源,推动“一校一园”向“多校共建”转变。
二是坚持规划引领,科学分步实施。我们与市科委中关村管委会、市教委、北航、北邮等10所高校,共同完成未来大学科技园发展规划,计划分三步走,到2027年,转化高校科技成果100项以上,引进孵化科技型企业600家以上,吸引高水平人才500人以上,争创区域技术转移转化中心试点;到2030年,引聚千名高水平人才,成为新质生产力的重要策源地;到2035年,培育若干千亿级产业链及全球领先的未来产业,成为世界一流大学科技园。当前正在围绕第一步目标,先行启动五个起步区特色园建设,三年内将基本形成“一园多址”的开放格局。
三是引入市场机制,激发创新活力。为了更加灵活高效的配置资源要素,我们组建专业化运营平台,统筹开发利用周边产业空间,目前正在改造周边6万平米的起步空间,接下来将重点推进沙河高教园四期地块开发,建设21万平米的未来大学科技园核心区,统筹联动邻近的百善镇600亩工业用地,形成校企协同创新、概念验证、企业孵化、产业加速、生产制造的全链条发展格局。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