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长城王远力:要坚守底线 不能让中国产品成为低品质代名词

2024-09-01

한어Русский языкEnglishFrançaisIndonesianSanskrit日本語DeutschPortuguêsΕλληνικάespañolItalianoSuomalainenLatina

2024中国汽车产业发展(泰达)国际论坛(以下简称“泰达汽车论坛”)于8月29日至9月1日在天津举办。

在8月31日高层峰会中,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CTO王远力发表题为“创新驱动下的行业发展新优势”的演讲。

演讲中,王远力详细介绍了长城的森林生态体系,这是一套以整车为核心,全面布局智能化、新能源等相关技术产业,实现多物种相互作用并持续进化的生态体系。

“在汽车产业变革的初期,长城汽车就认识到,新能源智能网联汽车领域的竞争,不仅是企业之战,也是生态之战。其拥有极其复杂的产业链体系,而想要打造领先优势,就必须打造一个良性的产业链生态。”

依托森林生态体系,能够实现集团内外资源的高效整合,彻底打破组织壁垒,从而形成强大而稳定的内外部协同机制。还可实现数据共享、资源共享、信息共享,以赋能整车为目标,合作共赢、共创价值。

同时,长城汽车坚持以融合开放态度,实现产业链上下游贯通。长城汽车积极参与生态合作。在人工智能、芯片设计生产、车联网等方面与500多家生态合作伙伴进行合作。

“中国汽车要走出去,必须要建立高科技、高质量以及低碳环保的品牌形象,不能让中国产品成为低价格低品质的代名词。”

以技术创新为基石 打造技术领先优势

除了在体系上不断完善,长城汽车还高度重视在技术上的持续创新。2024年上半年,长城控股专利公开量3625件,专利授权量达2071件,位居中国民营车企集团第一;在新能源汽车领域专利方面,长城控股专利公开量达1369件,专利授权量达911件,位居在华车企第一;在智能化领域专利方面,长城控股专利公开量达667件,排名民营车企集团第一。

长城汽车在新能源核心技术和产业链方面进行了深入布局,考虑到全球各区域的地理环境差异性、基础设施发展的不均衡性及用户需求差异,确立了混动、纯电、氢能多动力技术路线并行的战略方向。

另外,长城汽车也在积极的布局绿色低碳材料,我们始终坚持“再利用、再循环”的可持续发展理念,通过开发清洁能源材料、低能耗材料、再生材料以及生物基材料以构建绿色循环经济,目前已经完成30余项低碳材料的技术储备。

以全球化的研发、验证体系 打造高质量产品

长城汽车具备多年的整车研发经验,早在1998年就已经建立了多个技术研发组织。其中,在国内共建立了北京、上海、天津、成都、大连、深圳等9个城市的研发组织。在全球范围内,在德国、印度、日本、巴西等7个国家、13个区域设立了研发分支机构,重点建立本地化研发能力,有针对性的进行开发及验证,以支撑当地产品开发及上市。

在研发硬件方面,长城汽车投资了50多亿人民币,打造具备国际一流性能开发及验证能力的技术中心,拥有各类试验装备1400余台套,具备安全、排放、NVH、可靠耐久、电子电气、智能化等多个领域2000余项试验能力。

另外,长城汽车还建设了覆盖100余种典型路面的多个综合性试验场及高温高寒试验场,可以进行各种极限环境的标定测试。还有智慧交通车路云试验场,配备了200余种场景设施,可以开展智慧型交通系统、驾驶员辅助系统等研发。

“为了保证产品能够满足全球不同市场的多种需求,我们坚持全球化的开发理念,从设计开发之初,就围绕温度、海拔、油品、驾驶习惯等维度和特有需求,开展本地化验证。目前已积累了上千万公里的海外实际道路验证数据,具备不同海外市场产品开发体系和能力,确保覆盖当地环境适应性,同时符合全球法规。”

坚持生态出海战略 创建更有竞争力的体系

尽管中国汽车出口量迅速增长,但与欧、美、日传统汽车强国相比,中国品牌在全球市场的知名度和品牌忠诚度尚需提升。长城汽车坚持“生态出海”,就是将产品推向全球的同时,同步将“研-产-供-销-服”全面出海。

“我们认为今天国际化的关键词,可以总结为‘新四化’。第一是产能在地化,我们实行国内、海外“双轮驱动”,形成“10+3+N”的全球化生产布局;第二是经营本土化,我们在欧盟、东盟、拉美等8大海外战区均设立了当地办事处或全资子公司,以本土团队为经营核心,且进行本土化合规经营;第三是品牌跨文化,将中国‘有容乃大’的哲学底蕴与现代工业文明相融合,共生共发展;第四是供应链安全化,通过战略合作、属地开发等方式,与我们的零部件垂直整合率在70%以上。”

最后,王远力倡议,已经走出去和正在走出去的中国品牌,能够自律自制,坚守底线经营,主动承担作为中国企业的责任与担当,合力打造中国新能源汽车的全球竞争力,让中国品牌真正成为世界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