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除了给黑洞“拍照”还计划“拍电影” 天文学家是如何做到的

2024-09-30

한어Русский языкEnglishFrançaisIndonesianSanskrit日本語DeutschPortuguêsΕλληνικάespañolItalianoSuomalainenLatina

[ 在叶叔华院士的带领下,上海天文台建立了我国第一台25米口径的射电望远镜,开启了我国射电干涉测量技术的发展之路。 ]

活跃星系中心的超大质量黑洞,是宇宙中最具破坏性且最神秘的天体之一。它们引力巨大,通过吸积盘“吃进”大量物质,同时也将物质以接近光速的高速“吐出”到数千光年以外。然而,超大质量黑洞、吸积盘和喷流之间的能量传输机制是怎样的?这是一个困扰了物理学家和天文学家一个多世纪的难题。

中国科学院上海天文台研究员、“高分辨率射电天体物理”课题组组长路如森和他的同事们就是探究这些难题的科研工作者。

2018年回国加入上海天文台的路如森,除了与合作者于2019年、2021年和2022年在M87星系中心成功捕获人类首张黑洞照片、偏振图像以及银河系中心黑洞的首张照片外,去年4月他还牵头国际团队拍摄了M87黑洞的首张全景图,首次表明了中央超大质量黑洞附近的吸积流与喷流起源之间的联系,相关成果发表在《自然》杂志上。

“当时国际上黑洞成像研究这个领域已有较多积累,但国内的基础还相对薄弱。回国也是觉得我应该还能在这个领域做些什么。”在近日接受第一财经专访时,路如森说道。

除了给M87黑洞、银河系中心黑洞拍照片,路如森和同事们还在计划拍摄其他黑洞照片,以及拍“黑洞彩色照”、黑洞“电影”。“我们看到的黑洞照片,它周围的结构会随着时间变化吗?会随着(观测)频率变化吗?有时候为了方便介绍,我们也会用颜色来描述,这个颜色就代表了观测的频率。这是我们未来主要的研究方向,也是正在做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