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杭州青年阿里巴巴,今天25岁了

2024-09-10

한어Русский языкEnglishFrançaisIndonesianSanskrit日本語DeutschPortuguêsΕλληνικάespañolItalianoSuomalainenLatina

钱江晚报
从咿呀学语的婴儿,到初出茅庐的少年,再到独当一面的青年,好像就是一眨眼的事。
1999年9月10日在杭州出生的他,今天满25周岁了。
少年侠客,热心热血
对这个土生土长的杭州伢儿,每个杭州人都能说上一句:“呀,我是看着你长大的。”
在杭州人眼里,阿里巴巴就像一个邻家少年,离得很近、看得很清,看着他从小毛孩成长起来。他有时候有点莽、有点冲,但热心热血,绝对正能量。
1999年9月,杭州湖畔花园,18个人挤在一间毛坯房里创办了阿里巴巴。他们捣鼓几台电脑,说要通过这几台电脑,连上几根网线,帮助千千万万中小商家找到生意。
(△1999年创立之初的阿里巴巴团队)
他们把这个想法概括成了一句口气很大的话:“让天下没有难做的生意。”
当时,没多少人能看懂他们做的事,只是觉得:小伢儿怎么敢吹这么大的牛?
4天后,钱江晚报登出一条另类的广告:一个大大的“聘”字,一个奔跑的人,外加几句中英文夹杂。
“If not now,when?If not me,who?(此时此刻,非我莫属)”
(△1999年9月14日,阿里巴巴在《钱江晚报》上刊登了一则招聘)
投广告的人叫马云。在此之前,他四处碰壁,没有媒体愿意刊登这则夹带英文的广告。
“那时候也没有人听过阿里巴巴,是钱江晚报给了我们第一次亮相的机会。”马云后来说。
在那个奔腾年代,有梦想的人很多,但像马云这样热心热血的人,还是显得很特别。因为他的特别,早在1995年,杭州人就认识了他。
那一年,杭州有家电视台做了个测试。他们找来五六个大汉,假装在马路上撬窨井盖,看是否有人上前制止。结果只有一个人出手。他身材瘦小,骑着自行车来回绕了几圈,最后鼓足勇气,指着几个大汉说:“给我抬回去!”他,就是马云。
这股子侠气,后来也成了阿里巴巴这家公司的性格。敢想,敢干,遇事不退缩。
2011年7月的一天,杭州滨江,一个孩子在10楼悬空。阿里巴巴员工吴菊萍站在楼下,生死时刻,她张开双臂,接住了坠落的孩子。那一瞬间,冲击力巨大,吴菊萍的手臂粉碎性骨折,女孩得救了。
钱江晚报整版做了报道。当时,吴菊萍正在哺乳期,孩子只有7个月大。她的义举感动了全城,被称为“最美妈妈”。
(△吴菊萍接住坠楼小孩后住院治疗,《钱江晚报》特别报道“最美妈妈”)
2017年11月的一天,一个阿里团队在千岛湖,行车途中目睹了一起车祸。一辆小轿车被撞后,直接冲进了湖中。刘新停当即下车,跳进冰冷的湖水,和同事们一起,从即将沉没的汽车里救出了4个人,其中包括一名孕妇。
行侠仗义,不能只靠一个人,需要一群人;不能只靠一时冲动,需要长久的坚持。
5·12汶川大地震后,浙江省对口帮扶青川。作为扎根浙江的企业,阿里巴巴投入2500万元,成立救灾小组,支持青川灾后重建。当时,各界一般都以3年为限规划工作,马云却从一开始就定下了7年之约,还说,“7年不行,我们就再做7年”。
那之后,一批又一批的阿里人接力前往青川,真的就在那里干了14年。因为阿里的到来,青川县开满了电商公司,这个小地方通过互联网连接了外面的世界,乡亲们找到了致富的新路子。
(△2009年,阿里巴巴志愿者团队在青川)
少年英雄,改变世界
才三五年的工夫,阿里这个小伙子茁壮成长,就已经让人刮目相看。他喜欢“别苗头”,在认准的事情上,咬着牙拼了命也要赛过别人。
那会儿,互联网的风吹遍全国,阿里搞的是电子商务,杭州人一开始还不太接受——这东西牢靠么?
2004年,淘宝支付宝推出免费信用担保。平台主动出面承担责任,让两个素未谋面的陌生人,一个敢买、一个敢卖,最难的信任问题就这么解决了。
这关键的一招,让网购在杭州率先普及,并在全国流行开来。
(△珠峰菜鸟驿站)
看着这个邻居忙乎了三五年,杭州人慢慢看懂了他正在干的事。一开始,只觉得他奇思妙想多,后来实打实地领略到,他不仅敢想还能干,他竟然改变了大家的生活。
智能手机普及后,移动支付在杭州火了,杭州大街小巷到处都是二维码。直接影响是,扒手“失业”了。
当时有两个小伙子,跨省跑来杭州,想“大干一番”。但现实很骨感,他们连抢了三家便利店,总共只抢到2000多元,连回家路费都不够。惊吓变成惊“笑”,杭州收获了一个高大上的称号:“全球移动支付之城”。
再后来,杭州人坐公交地铁、还信用卡、查公积金、交水电煤气费、办政务、出入停车场等等,都用支付宝搞定。原来要排长队才能办的事,现在不用排队了。“江浙沪包邮”的杭州人在外面说起这些,都是满满的自豪感。
杭州跟阿里的关系是相互成就、双向奔赴。阿里贡献他的能力,杭州给他试验天马行空想法的机会,给他足够的耐心和包容。
从电商到支付,从物流到云计算,乃至公益事业,阿里几乎每次创新,都率先在杭州试验、落地,进而推向全国和全球。
中国能不能有自己的云?2009年,10岁的阿里给自己出了这道题。“自主研发!每年投10个亿,先投10年,做不出来再说。”说干就干。
经过5年艰苦卓绝的奋斗,阿里终于做出了中国人自己的云计算,江湖上从此多了一个响亮的番号:阿里云。
“上云”不再是孙悟空的专属,而是所有企业都要面对的问题。今天,亚太第一的阿里云支持着中国80%的科技公司,和50%的AI大模型企业。
阿里云的成功,让杭州成为拥有超强算力的“中国云城”。在云上,一切皆有可能。
早在2016年,杭州和阿里云就合作打造了“城市大脑”,这让杭州率先成为一座智慧城市。智慧带来的舒适和便利,每一个生活在这里的人都能切身感受到。
25岁,继续追赶未来
25岁,相当于研究生毕业走向社会的年纪,他需要怀着更大的责任感走向未来。25年来,阿里狂奔过,也跌倒过,现在的他怎么样了?
有人说他变得成熟稳重了,有人说他还是从前那个少年。杭州人希望他成熟但不世故,别油腻、别老气,依然满满的少年感。
去年初,正当大家有感于海外的AI大模型多么厉害时,阿里第一时间拿出了自研大模型,还大手笔开源。今夏,巴黎奥运会刷屏,背后有阿里云的技术支持,它的全球网络撑起了全球40亿人云上看奥运。
(△阿里云支撑巴黎奥运会)
25岁的阿里已经是一家国际级科技企业,正在成为一名六边形战士。25年是成长史,也是磨砺史,有些东西变了,有些东西没变。变的是阅历和处世方式,不变的是怒放的生命火焰。
昨天下午,阿里合伙人蒋芳在公司内网发了篇帖子:《写在阿里25岁:我为什么喜欢我的同事》,讲述了10年前跟一位残疾人女性商家“做网友”的往事,询问大家是否有“某个因同事而感动或自豪的瞬间”。“一起在9·10这天留个纪念吧,”蒋芳说。
大家跟帖踊跃。有人讲助残,有人讲奥运,有人助人,有人受助;而有人只是单纯被错过饭点时食堂阿姨的一碗炒饭抚慰,念念不忘。
无论大小,坚持做一些事,推动一些改变。追赶未来的人,永远年轻。
来源:潮新闻 何泠瑶 祝瑶(图片由采访对象提供)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