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海上驯油师”陈可营:逐梦深蓝 一片丹心思报国

2024-08-28

한어Русский языкEnglishFrançaisIndonesianSanskrit日本語DeutschPortuguêsΕλληνικάespañolItalianoSuomalainenLatina

近日,全国总工会公布入选2024年大国工匠培育对象名单,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湛江分公司文昌油田群作业公司主任工程师、技能专家陈可营名列其中。
“全总为我们聘请了相关导师,并有非常完善的培育方案,很好地搭建了工程师和大国工匠之间的桥梁。希望能够在行业起到引领作用,做好创新引领的带动作用和传帮带的表率作用。”获知名单后陈可营如是说。
精益求精 敬业专注
2009年,从中国石油大学油气储备专业毕业后的陈可营入职中国海油湛江分公司,分配到当时我国海上最大合作气田——海南省三亚市崖城气田,成为采气现场操作工。
入职一年的陈可营迎来职业生涯的第一个大奖——荣获中国海洋石油第四届职业技能大赛采油操作工金奖。据他介绍,那场比赛对他是一次巨大考验。首先,自己工作接触的是气处理,与采油不同,“气的处理主要是脱水、脱烃,关注点在于压力和温度控制,而油的处理主要是油水分离和生产水处理,关注点在于液位变化”。其次,考试项目分为理论笔试、团体实操和“5选3”单项,知识繁杂、覆盖面广,需要都得熟练掌握每个项目。
回忆过往,陈可营坦言“当时就像回到了高三冲刺的日子”。最终,经过为期两个月的仿真平台集中训练,他前往天津公司参加总决赛并获得金奖。
令陈可营印象特别深刻的是2012年调入涠洲合作油田生产准备组担任工艺主操,这是中国海油首个在开发过程中由中方担任作业者的中外合作油田。在开发建造项目冲刺阶段,由于工艺流程复杂、建造内容庞大,平台如期投用变得难上加难:“我所学的专业偏向综合性学科,但现场对油田知识储备有很高的要求,加上自己又刚成为管理者,可以说困难重重。”
但陈可营从不畏难,主动承担任务。由于亲自参与了平台的前期建设到后期投产前的跟踪查验,平台上的任何一条管线他都亲自接触并了然于心,为早一天实现试生产创造效益,他主动带队加班加点盘查潜在的生产问题,通过对工艺流程优化设计,解决了采油平台管线错综复杂的难题。
工于匠心 继往开来
2016年,国内首个海洋油气操作工大师工作室——陈可营创新工作室成立。多年来,作为工作室领衔人,陈可营始终坚守一线,带领团队专注于解决海上平台生产难题,获得广东省总工会授予“广东省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的称号。而在950余项技能攻坚克难中,最难的或许是我国于2022年首次自主成功解脱海上浮式生产储油装置(FPSO)。
以往,FPSO维修的难点在于单点系统的解脱和回接。解脱过程中,单点滑环偏离设计中心精度为正负0.5米之间,即海洋石油116要在起伏的海浪间保持“纹丝不动”,难度不亚于蹦床上穿针引线。加之单点系泊系统核心技术至今仍掌握在国外单点厂家手中,存在严重的技术壁垒,且受新冠病毒疫情影响,厂家工程师无法来华服务,成为坞修项目“卡脖子”难题。
在此背景下,陈可营携工作室迅速成立单点自主解脱攻坚队,整合国内外资源,翻译超过1.2万页的外文资料,编制3套关于单点解脱与回接的关键技术手册,制定以小时为单位的精准施工方案,并反复推演精准操控,保证“零失误”。最终工作室首次自主完成“解马”和“拴马”,这不仅为国内此类单点的解脱与回接积累了宝贵经验,更锤炼了一支守护“国家能源安全”的铁军。
作为国内首个海洋油气操作工大师工作室,陈可营创新工作室承担了海洋油气开采产业工人培训的重任,累计开展培训达6500余学时,培训学员超5000人次。学员涵盖“老中青”各级高层次技能人才,培养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3人、大国工匠1人、全国技术能手9人、技师及以上高技能人才83人,让一大批技能人才如雨后春笋般充实在增储上产的各个岗位。
(南方工报全媒体记者 誉建业 通讯员 王伟 冉荣华 麦爱华)
来源:中工网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