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白蛉活跃期来了,小心被其叮咬后感染,尚无相关预防疫苗

2024-09-17

한어Русский языкEnglishFrançaisIndonesianSanskrit日本語DeutschPortuguêsΕλληνικάespañolItalianoSuomalainenLatina

(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记者 谢菲)9月14日,据上海市静安区人民法院微信公众号发文称,该院近期审结了一起因被虫咬伤感染致死的人身保险合同纠纷案件。患者陈先生被检测出杜氏利什曼原虫物种复合群,医院综合判断陈先生所患病症应为被白蛉叮咬所致,患者出院后不久即不幸去世。

9月16日,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感染科主任医师赵雷在接受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采访时介绍,利什曼原虫为黑热病病原,感染后典型症状包括发热、皮肤变色(尤其是面部、手足部、腹部等)、贫血、肝脾淋巴结肿大等,如果早期发现,临床首选锑剂药物进行治疗,大多数患者可以康复。但目前还没有专门针对利什曼病的疫苗。

“白蛉是一种体小多毛类似蚊子的昆虫,除了叮咬吸血之外,还能传播多种疾病。在我国,它主要传播的是黑热病(内脏利什曼病),被列入我国法定报告的丙类传染病。”赵雷进一步解释,当白蛉叮咬感染了黑热病病原(利什曼原虫)的人或动物后,会将带有利什曼原虫的血液吸入体内,此刻成为病原体的携带者,如果它再次叮咬人或宿主动物时,就会将利什曼原虫传播给新的宿主,导致人群或宿主动物发病。

2024年7月13日~19日,内蒙古阿拉善盟疾控中心联合额济纳旗疾控中心共同开展黑热病媒介白蛉监测工作。

今年6月12日,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发文介绍,白蛉的分布具有明显的地域性特点,其活动受到气候、环境、生态植被和人类活动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在我国主要出现在长江以北的农村地区。近年来,我国中部地区河南、山西、陕西、河北、北京等历史流行区再次出现黑热病病例,新疆、甘肃、四川、内蒙古等地流行区发病减少。

“白蛉在全球范围内均有分布,在我国也有多种类型,例如中华白蛉等,它们在农村地区较为常见。近年来,由于我国的防控措施做得比较好,相关的黑热病临床病例比较少。”赵雷表示,即使如此,9月是白蛉活跃期,预防白蛉等吸血昆虫叮咬依然必不可少。预防黑热病的关键在于管理传染源,消灭白蛉等传播媒介以及加强个人防护在内的综合预防。

8月31日,河南疾控中心发文称,防范白蛉叮咬,建议在5-9月白蛉活跃季节之前,使用菊酯类杀虫剂对畜舍、禽舍、狗窝、空房屋、窑洞等白蛉孳生地进行彻底的卫生清理,减少白蛉的滋生地。对于家栖和近家栖型白蛉,可以使用含溴氰菊酯等杀虫剂在室内外白蛉藏身处喷洒消灭白蛉。一旦出现长期不规则发热、盗汗、消瘦、进行性脾大、轻度或中度肝大、全血细胞减少和高球蛋白血症,或有鼻出血及齿龈出血等症状,要及时就诊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