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376万元的大学校门与西南联大的茅草屋

2024-09-06

한어Русский языкEnglishFrançaisIndonesianSanskrit日本語DeutschPortuguêsΕλληνικάespañolItalianoSuomalainenLatina

耿银平
北方某大学搬迁到新址,花费376.63万元修建校区主大门及门房。一些学生表示支持,认为大门是学校的“门面”,优化了校园环境,有助于学校形象宣传。也有一些学生认为,大门地处学校中部,来往交通等实际需求并不大,几乎是“专供拍照使用”。校内的一些教职工告诉记者,搬到新校区后,学校住宿、图书馆等设施目前尚较为紧缺,一栋原本的教职工宿舍楼也被划给学生住宿,不少教师只得在外租房。(9月4日《中国青年报》)
耗资376万元建成大学新校门,的确满足了师生们的打卡需要,让影像中的大学形象貌似靓丽有排场,引来诸多关注和好评。
不过,且慢为之叫好。如果这个大门建在旅游景点,那的确非常“搭”,能释放出曼妙的经济效应。问题是这里并非旅游景点,而是教书育人的大学。这就有点不伦不类了。因为大学是知识殿堂,讲究的是宁静致远,淡泊明志。一所好大学,其价值不在于校门的豪华,而在于是否为社会培养人才、传播文明。
建大门耗费了过多资金,学校基础设施建设的钱都捉襟见肘,这是在舍本逐末,有打肿脸充胖子之嫌。该校有关负责人好大喜功,似乎将艰苦朴素的精神、勤俭节约的习惯抛诸脑后,所建的豪华大门无形之中倡导了一种奢靡的风气,没有给大学长脸,反而掉了大学的身价。
笔者不由得想起了西南联大的茅草屋。抗日战争爆发后,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南开大学迁徙到昆明组成西南联大。据记载:“西南联大的校舍十分简陋,除了图书馆的屋顶是青瓦,部分教室和校长办公室是铁皮屋顶之外,其他建筑一律是茅草房”。因为没有钱。但建筑大师梁思成和林徽因夫妇,硬是将茅草房设计出浓浓的文化气息。茅草屋不但没有影响西南联大的发展,其艰苦环境反而激发了师生们为国为民的办学热情和奉献精神。8年中,西南联大共走出了2位诺贝尔奖获得者、4位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8位“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171位两院院士及100多位人文大师,创造了世界教育史上的奇迹。
大学之魂,在于其精神与底蕴,而非物质堆砌。大学不光要关注学校的硬件建设,更应注重其精神文化的涵养和发展。今天,我们的大学当然不必像西南联大那样艰苦办学,但仍该保持朴素的作风,不可一味追求浮华。办学者切记肩头那份育人的重任,无论何时都不能松懈和疏忽。
【欢迎投稿】
长沙晚报时评征稿,论时事热点,评社会万象。激浊扬清,扶正祛邪。择优刊发,优稿优酬。投稿邮箱:[email protected]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