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假“科普”假“揭黑”真带货?平台出手整治!

2024-08-28

한어Русский языкEnglishFrançaisIndonesianSanskrit日本語DeutschPortuguêsΕλληνικάespañolItalianoSuomalainenLatina

“拌好的肉馅大家都不要吃”“洗净的水果和蔬菜千万不要买”“你在直播间买的网红水杯喝的不是水,是命”……近年来,这些骇人听闻的信息在互联网上不时出现,而发布这些信息的博主在获取流量后反而自己开启了带货模式,售卖刚刚被批评有问题的商品,最后获利不菲,这类假“科普”假“揭黑”真带货的行为有望得到平台的严格规制。
近日,抖音平台发布了《关于更新“违规蹭热不当获利”内容治理规范》的公告,新规明确要求,“不得以所谓‘揭黑’‘揭秘’为噱头,发布虚假营销信息诋毁行业、商户或商品。尤其是针对食品安全、医疗健康等社会各界高度关注的领域,不得通过发布虚假营销信息营造恐慌和焦虑,随后在上述领域进行实物、知识付费(课程)等商品销售,不当获利”等。上述内容管理规范已经开始试运行,并将于2024年10月1日起正式生效。
利用“虚假身份”“虚假内容”“虚假营销”“虚假流量”等进行获利的行为,在平台治理中,往往处于灰色地带,虽然违法的可能性较低,但是其中潜在的社会危害值得关注。
第53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23年12月,我国网民规模达10.92亿人。作为数字经济的重要业态,网购消费持续发挥稳增长、促消费作用。2023年,全国网上零售额达15.4万亿元,连续11年稳居全球第一。
从中不难看出,网购消费已经成为我国一种大众化的消费方式,但是“违规蹭热”进行营销等行为,显然严重破坏网购消费的正常生态。
例如,借热点事件,仿冒、不当关联当事人与涉事品牌,或虚构所谓“大师”“专家”“传人”等身份,引发关注后不当获利,可以很明显看出是一种欺骗行为,情节严重的还可能构成法律意义上的欺诈等罪名,在这样的基础上建立的网络购物等行为显然也是不健康的。
又如,以所谓“揭黑”“揭秘”为噱头,发布不实信息诋毁行业、商户或商品。尤其是针对食品安全、医疗健康等社会各界高度关注的领域,通过发布虚假信息营造恐慌和焦虑,随后在上述领域进行实物、知识付费(课程)等商品销售,不当获利的行为,其本质上是通过制造社会恐慌或者煽动群众的方式进行不当获利,极其有可能在短时间内对某个合法正当经营的企业带来毁灭性的打击或者对整个行业带来巨大的负面影响。
进一步而言,“违规蹭热不当获利”等行为不仅破坏网购消费环境,对整个网络生态的影响也是巨大的。
中央网信办“清朗行动”也明确要求,开展“清朗·整治‘自媒体’无底线博流量”专项行动。集中整治造热点蹭热点制造“信息陷阱”、无底线吸粉引流牟利等问题。
若任由“违规蹭热”等行为泛滥,会导致虚假信息的广泛传播,建立在“真真假假、假假真真”之上的网络生态,会让公众失去对互联网的信任,不利于经济社会长远发展。
此次抖音发布的新规,无疑是在平台体系化治理不实信息方面又迈进了一步。
首先,通过大数据等技术和用户反馈等机制,平台可以最先了解哪些行为可能涉及到“违规蹭热不当获利”问题并及时处理,及时将各类风险降至最低,避免出现对合法经营企业商业声誉的损害或者热点事件当事人名誉的贬损。
其次,及时处理“违规蹭热不当获利”行为中出现的虚假信息、不良信息等,可以从源头上极大减少网络虚假事件的发生,营造风清气正的网络环境。
另外值得关注的是,抖音此次发布的新规在谈到“违规蹭热”行为的同时强调了“不当获利”,事实上是抓住了这些造假行为的最终目的是通过博取粉丝关注后,再通过电商销售等方式不当获利这一核心问题。只有从源头开始,梳理清楚虚假信息发布者或者传播者的利益脉络,通盘治理,才能取得效果的最大化。
此外需要强调,通过虚假信息、违法违规信息的发布、传播进而不当获取利益当下是个重要的议题,除了平台充分发挥“前端治理”功能,平台与相关执法部门、监管部门等也应充分形成合力,发现涉及违法行为及时查处,形成网络虚假信息综合治理机制,持续净化网络生态。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