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国庆节|我看电影《志愿军:存亡之战》

2024-10-02

한어Русский языкEnglishFrançaisIndonesianSanskrit日本語DeutschPortuguêsΕλληνικάespañolItalianoSuomalainenLatina

文、图 | 马素平
国庆节头天晚上失眠了。不是因为要放假能出去玩了,高兴的睡不着觉,而是冒雨去看了场电影《志愿军:存亡之战》,回来想得太多,闭上眼睛都是那血淋淋战场上残酷的画面……
该片讲述了抗美援朝战争中第三次战役到第五次战役的故事,其中铁原阻击战是这部电影的重头戏。场面恢弘震撼,情节扣人心弦。是一次触及灵魂的观影体验。
影片从开头时:一家三口在家中相见,到父亲、儿子接到命令重返朝鲜战场,后来女儿也参军奔赴前线,找到父亲、哥哥,一同并肩作战;到影片结尾时:一家三口,只剩下女儿。哥哥身为营指导员,在铁原阻击战中,带领战士们打败了敌人的一次次攻击,最后全营一个都没有回来的英雄壮举,赢得了时间,取得了大部队的反攻胜利。父亲身负重伤,在敌人的围剿中,杳无音信,可能已经落入身后的万丈悬崖……
00:17
家、一把钥匙、一颗棒棒糖、一只已经风干了的花朵,一段段温馨的画面贯穿这部残酷的战役之中,让观影的我,几次热泪盈眶,整个身心绷得紧紧的,喘不上气来。
电影里的这场战役故事,发生在1951年4-5月,那时新中国已经成立,人民翻身当家做了主人,为了不让这场战火烧到国内,我们几十万军人“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保和平、卫祖国就是保家乡……”
边看边联想小时候在海岛部队,身边那些从抗美援朝回来的伯伯、叔叔、阿姨们,他们都是拎着脑袋从鬼门关回来的勇士,是享受和平年代的我们一直崇尚的“最可爱的人”!
还想起我的父亲在新中国成立前原来是东北炮六师的,离朝鲜很近,但1950年8月,却奉命由陆军改成海军,奔赴青岛组建海军的第一所海岸炮学校。这场铁原战役发生时,他也结束了炮校9个月的学习培训,分配进长山列岛,在渤海前哨保卫海岛,保卫祖国的东大门。没上过朝鲜战场对父亲来说是个遗憾,同时对我也是幸运,因为他说过:“如果去了回不来,就没有你这个老闺女啦。”他为人低调、谦逊,对身边的战友总是怀有敬重之情,每当我让他讲自己军旅生涯的故事时,他总是给我讲他身边战友的英雄事迹,告诫我不要写他,多写写那些流血甚至牺牲了的战友。尽管这样,父亲同样是我心目中最敬仰的军人。
“岁月静好,是因为有人已为我们负重前行。”通过观影,我深深理解了这句话的含义。
在新中国成立75周年之际,观这部电影,重启我们对那代老军人的怀念之情,牢记他们不畏强敌、不惧困难,用自己的血肉之躯筑起了钢铁长城,用鲜血和生命捍卫了祖国的尊严和安全。重振我们中华民族的浩然正气,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维护世界和平,远离战争,无疑具有深远的政治意义和现实意义。
影片的片尾的歌曲也非常好听:“我来不及告别,只听见风声召唤。等穿过这片荒野,理想就会实现。黎明前,先攥紧双拳,我已经足够勇敢。别怕不能再相见,胜利了我就回家。”让我想起了年少时看过的电影《上甘岭》里的“一条大河波浪宽,风吹稻花香两岸……”的优美歌曲……
写于2024年10月1日凌晨
壹点号海岛寻梦
新闻线索报料通道:应用市场下载“齐鲁壹点”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齐鲁壹点”,全省800位记者在线等你来报料!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