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股市|当情绪爆发的时候,耐心资本才是“聪明钱”
2024-09-30
한어Русский языкEnglishFrançaisIndonesianSanskrit日本語DeutschPortuguêsΕλληνικάespañolItalianoSuomalainenLatina
“放量长阳”“万亿成交”“收复3000点”……这几天,在一系列重磅政策的刺激下,股市久违的沸腾了。
耐心资本是真正的“聪明钱”
中共中央政治局9月26日召开会议。会议强调,要努力提振资本市场,大力引导中长期资金入市,打通社保、保险、理财等资金入市堵点。要支持上市公司并购重组,稳步推进公募基金改革,研究出台保护中小投资者的政策措施。
这是政治局会议在两个月内再次提及资本市场。7月份召开的政治局会议提出,要统筹防风险、强监管、促发展,提振投资者信心,提升资本市场内在稳定性。
9月26日当晚,中国证监会宣布,近日,经中央金融委员会同意,中央金融办、中国证监会联合印发《关于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具体来看,《意见》主要推出了三方面重点举措:
一是建设培育鼓励长期投资的资本市场生态。
二是大力发展权益类公募基金,支持私募证券投资基金稳健发展。
三是着力完善各类中长期资金入市配套政策制度。
一段时间以来,“耐心资本”“中长期资金”是热词。和短期资本相比,耐心资本的投资逻辑不同。耐心资本的优势在于,运作专业化程度高、稳定性强,更看重长期回报,不会在意短期市场的波动,短期市场的超跌,刚好为中长期资本进入资本市场带来低成本优势。另外,长线资金增加,也会让市场的价值发现功能进一步体现出来。
数据显示,到今年8月底,权益类公募基金、保险资金、各类养老金等专业机构投资者合计持有A股流通市值接近15万亿元,其中,全国社保基金成立以来在境内的股票市场投资平均年化收益率达到了10%以上,成为A股市场长期投资、价值投资的典范。可见,耐心资本是对短期投机行为的纠偏,也是对未来经济发展模式的一种探索,从这个意义来说,耐心资本才是真正的“聪明钱”。
但事实却是,我国资本市场长期资金发展仍存在明显不足,中长期资金总量不足、结构不优、引领作用发挥不够充分等问题依然比较突出,“长钱长投”的制度环境还没有完全形成。
另一方面,中国经济虽有波折,但长期向好的趋势没有改变,尤其在降准降息、降存量房贷等一系列组合拳提振之下,市场信心被极大提振,中国资产正被全面看好。所以,《意见》出台,旨在大力引导中长期资金入市,打通社保、保险、理财等资金入市堵点,努力提振资本市场,正可谓及时雨。
资本需要耐心,改革也需要耐心
资本市场是金融强国的重要支撑,重要性不言而喻。
去年7月,政治局会议提出“要活跃资本市场,提振投资者信心”。去年10月底,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提出,要“更好发挥资本市场枢纽功能,推动股票发行注册制走深走实,发展多元化股权融资,大力提高上市公司质量,培育一流投资银行和投资机构,促进债券市场高质量发展”,同时“活跃资本市场”。今年4月12日,新“国九条”正式发布,证监会及交易所紧跟着发布了二十余个配套文件,资本市场“1+N”政策体系陆续落地,资本市场强监管、防风险、促高质量发展取得了一些初步成效。期间,相关部门也多次提出“壮大耐心资本”的目标,但客观来说,市场表现并不理想。
此前,上证综指长期徘徊在3000点附近,2月8日盘中触及2635的阶段性低点,截至8月底,连续4个月出现下跌,投资者信心偏低,与安全、规范、透明、开放、有活力、有韧性的市场相去甚远。
可见,资本需要耐心,改革也需要耐心,去做时间的朋友。风物长宜放眼量,深化资本市场改革,不是一蹴而就,任何新制度都要经过市场检验和监管淬炼。
从这几天的市场情绪看,二级市场投资者的信心正被点燃,做多热情逐渐被激发;从资金面看,降准降息落地,人民币资产正逐渐成为全球资本关注和配置的重要对象;从基本面看,我国经济的基本面及市场广阔、经济韧性强、潜力大等有利条件并未改变……这都为我国资本市场进一步改革开放提供了契机,也提出了更高要求。
(大众新闻·风口财经记者 刘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