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北京延庆区无人机产业领跑低空经济新赛道

2024-09-13

한어Русский языкEnglishFrançaisIndonesianSanskrit日本語DeutschPortuguêsΕλληνικάespañolItalianoSuomalainenLatina

在长城、世园、冬奥三张“金名片”越擦越亮的同时,北京延庆区还构建了以无人机、体育科技、新能源与新材料、园艺科技为重点的四大特色产业体系。9月11日,北京商报记者从“迎接新中国成立75周年”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延庆区专场获悉,今年上半年,无人机等四个特色产业营收44.1亿元,同比增长9.5%,科技创新正成为推动产业升级的重要力量,新质生产力为延庆高质量发展增势赋能。会上,延庆区委副书记、区长叶大华介绍,作为中国民航局首批民用无人驾驶航空试验区、北京市无人驾驶航空示范区,延庆在全市率先抢占低空经济新赛道,开拓百亿级产业新蓝海。预计到2025年,全区低空经济总量将达到50亿元规模。

集聚百余家无人机企业

在低空经济方面,叶大华介绍,从2018年起,延庆就把无人机产业作为重点进行培育,目前已有无人机企业102家,覆盖了整机研发制造、关键材料和零部件、无人机反制、检验检测、教育培训、飞行服务等产业链上下游,低空经济在延庆已成集聚发展之势。

同时,叶大华介绍,作为中国民航局首批民用无人驾驶航空试验区、北京市无人驾驶航空示范区,延庆在全市率先抢占低空经济新赛道,开拓百亿级产业新蓝海。

今年8月,北京市首个低空经济产业园——“中关村(延庆)低空经济产业园”落地延庆。“我们与航天九院、空中交通管理系统全国重点实验室合作编制延庆区低空经济发展规划和低空基础设施规划,以中关村延庆园为重点规划了低空产业6个功能组团。与市经信局、市发改委、市科委等13个部门建立了工作协调机制,统筹推进北京市无人驾驶航空示范区建设。除了已经集聚的百余家无人机企业,航天五院514所等一批‘国’字头检测机构也已经落户延庆,形成无人系统检测服务产业高地。到2025年,全区低空经济总量预计将达到50亿元规模。”叶大华说。

“下一步,延庆区将进一步集成政策、集中资源,突出低空安全、军民融合、绿色航空等特色,在低空安全技术攻关、低空基础设施建设、低空空域管理创新、低空应用场景拓展等方面开展先行先试,在较短的时间内形成示范引领,着力建设全市低空经济产业先导区。”叶大华表示。

此外,体育科技产业方面,延庆已聚集460多家数字体育产业链上下游企业,首都体育学院新校区于今年8月25日正式开工,产学研一体化的产业格局正在加速形成。同时,新能源与新材料产业、园艺科技产业等几个特色产业也正为延庆的发展开辟新航道、提供新动能。

“延庆未来还将重点培育无人机、体育科技等产业,推动地区高质量发展迈出新步伐、再上新台阶。” 叶大华说。

今冬将举办8项冰雪赛事

叶大华表示,延庆区持续推进文化、旅游、体育等产业融合发展,擦亮“长城”“世园”“冬奥”三张“金名片”,建设“最美冬奥城”。

延庆区长城资源丰富,八达岭长城更是明长城中具有代表性的一段。“要保护好、传承好这一珍贵历史文化遗产,像守护家园一样守护好长城。”北京市延庆区委常委、宣传部部长马红寰介绍,延庆连续举办北京长城文化节、北京长城音乐节、八达岭长城文化论坛,着眼“让文物活起来”,讲好长城故事,奋力当好长城文化带建设“领头雁”。

长城脚下,2019年中国北京世界园艺博览会的成功举办让延庆的国际知名度进一步提升,而如今的北京世园公园也成为首都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展示窗口。以世园公园为核心,延庆区近年来着力建设世园妫水生态休闲户外运动公园项目,整合周边文旅资源,举办草莓音乐节、斯巴达勇士赛、“妫河夜画”夜游体验等活动,激发文旅产业新活力。

2022年的冬奥会,让延庆吸引了世界的目光。冬奥会后,依托“雪飞燕”“雪游龙”等国际一流赛事场馆,延庆成功举办了雪车和钢架雪车世界杯延庆站、全国雪车锦标赛、全国高山滑雪锦标赛等国际国家级冰雪赛事。

延庆奥林匹克园区也在去年雪季推出了免门票入园、免费观赛等系列优惠举措,吸引更多大众走进园区,近距离感受北京冬奥精神,广泛参与冰雪运动。此外,徒步、高山滑车等项目也让延庆奥林匹克园区一年四季精彩不断。

目前,国家雪车雪橇中心训练馆“冰屋”已经启用,为2024—2025年雪季中国国家队入驻训练提供保障。2024—2025年雪季,延庆将举办国际雪车联—钢架雪车世界杯、国际雪橇联—雪橇世界杯、国际雪联—高山滑雪远东杯等8项冰雪赛事,来自世界各地的顶尖运动员将继续在这里突破自我、挑战极限。

“我们牢记‘延庆是属于未来的’重要嘱托,加速汇聚绿色发展动能,走出文旅融合发展的延庆路径,在冬奥遗产的后续利用上进行深度探索,并取得有力突破。”叶大华说。

延庆区副区长任江浩进一步表示,延庆区将立足生态涵养区功能定位,构建“政策引领、资源联动、文化赋能”的文旅产业发展模式,激发市场主体积极性,促进全域旅游提质升级、高质量发展,加快建设国际文化体育旅游休闲名区。

北京商报记者 卢扬 卓洋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