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上海:聚焦核心功能国企改革加速

2024-08-30

한어Русский языкEnglishFrançaisIndonesianSanskrit日本語DeutschPortuguêsΕλληνικάespañolItalianoSuomalainenLatina

《中国经济周刊》 记者 宋杰 | 上海报道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 (以下简称《决定》)指出,要“推动国有资本和国有企业做强做优做大,增强核心功能,提升核心竞争力”,为全国各地方国资国企指明了前进的方向。
在这一战略部署的引领下,上海国企正以实际行动响应中央号召,聚焦“增强核心功能”,推动国企改革加速。
从罗泾港区集装箱旧码头改造项目的智能化升级,到上海水产集团的全球产业布局,再到浦发银行的“数智化”战略……一系列项目的启动不仅彰显了上海国资国企在改革道路上的坚定步伐,更为中国式现代化的推进贡献了上海力量。
上海港罗泾港区集装箱一期开港上港集团|供图
上海做强做优做大国企的决心与实力
近日,记者实地探访了由上海国际港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上港集团”)负责运营的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罗泾港区集装箱一期现场,目睹了先进自动化码头的正式开港盛况。现场,桥吊、轨道吊、AIV(智能水平运输车)等先进装备繁忙作业,却很少见到工作人员的身影。
作为国企的上港集团,在此次罗泾港区集装箱码头改造项目中,充分展现了其在推动国有资本和国有企业做强做优做大方面的决心与实力。
上港集团相关负责人接受《中国经济周刊》记者采访时表示,该码头是我国首个系统化旧码头改造项目。建设内容包括1个10万吨级泊位和4个1万吨级泊位,设计年吞吐量高达260万TEU(标准箱)。
上港集团是上海港公共码头运营商。7月,上海港交出了一份振奋人心的成绩单:集装箱吞吐量超过480万标准箱,创下了月度历史新高。
该负责人表示,上港集团深入推进国有企业深化改革提升行动,充分发挥科技创新、产业控制、安全支撑“三个作用”。努力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世界一流枢纽港口,提升我国经贸发展的能力和韧性。大力推进“南联北融西进”战略,增强服务长三角和长江经济带的能力,通过大力发展水水、铁水、海铁等多式联运,集团服务辐射区域进一步拓展,集疏运体系的韧性进一步增强;另一方面,通过绿色智慧港口建设,积极致力于港航数字化发展,提高港口作业和口岸通关效率,提升在全球港口中的话语权。
未来,上港集团将加快推进罗泾港区集装箱码头改造二期工程、小洋山北侧开发等重大港口建设项目,以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为主线,以提效能、扩功能、增动能为导向,打开上海港高质量发展和未来箱量增长新空间,打造新一代智慧绿色港口。
在上海市新一轮深化国资国企改革的背景下,上海水产集团积极响应,围绕高蛋白海洋食品主业,制定了一系列具体规划和目标,旨在进一步强化全产业链经营,提升核心主业利润水平,实现国有企业高质量发展。
上海水产集团有限公司总裁王海峰向《中国经济周刊》记者描绘了集团未来5年发展规划:
一是努力实现金枪鱼围网鲣鱼产业世界前三,通过技术创新、资源整合等手段,增强国际竞争力;二是牢牢占据国内远洋渔业行业领先地位,继续巩固和提升在国内市场的优势地位;三是积极创造水产集团特质化价值,通过特色产品和服务,满足市民对高品质海洋食品的需求。
王海峰表示,上海水产集团正在重点聚焦“两鱼一虾”(金枪鱼、鱿鱼和磷虾)全产业链经营,加大产业链、供应链整合力度,加快高蛋白海洋食品全球产业布局,推动“老字号”国企国际化发展提质增效。
此外,在转型发展过程中,上海水产集团坚定不移地落实共建“一带一路”,紧紧围绕“产业外扩,产品回国”的企业发展路径,战术上改变了过去单纯依靠造船买船、以资产换资源的发展模式,变为通过国际并购、自主投资、参与协同等多种方式,优化产业经营结构,完善跨国经营布局。
浦发银行相关负责人告诉《中国经济周刊》记者,2024年,浦发银行积极响应上海国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动,将“数智化”作为构建发展新动能的战略安排。
为确保这一战略的有效实施,浦发银行还配套实施了区域策略、行业策略、线上化策略、数字化创新策略“四大策略”,并加强了组织保障、资源保障和政策保障“三大保障”体系建设,全力推动“数智化”战略落地生根。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正值上海全球科创中心建设启动10周年。浦发银行上海创新中心推出了首个孵化器——“张江创孵基地”,面向已拥有或正在研发自主知识产权的小型科技企业,重点聚焦集成电路、生物医药、人工智能等上海三大先导产业,优先支持芯片智造、人工智能、5G技术等重点领域的企业。
截至2024年6月末,浦发银行服务科技型企业超6.4万户,科技金融贷款余额超5500亿元,并在总行设立科技金融部,确立上海、深圳、广州、北京等12家科技金融重点分行,计划设立100家科技支行和科技特色支行。
上海水产集团旗下ALBO公司新厂流水线受访者|供图
推动国有资本向关键领域和新兴产业集中
《决定》中提到:“推动国有资本向关系国家安全、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集中,向关系国计民生的公共服务、应急能力、公益性领域等集中,向前瞻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中。”
今年的上海市政府工作报告中也明确,扎实推进国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动,进一步优化分类监管,深化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改革,加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布局力度。
上海也正积极响应中央号召,深化国企改革,推动国有资本向关键领域和新兴产业集中。
7月26日,上海三大先导产业母基金正式发布,总规模达到1000亿元。这三大母基金分别聚焦集成电路、生物医药、人工智能等关键领域,以及未来产业基金。上海国投公司与一批龙头链主企业、科技策源机构、科创金融机构等生态伙伴签署合作意向。这一举措标志着上海在深化国企改革、推动国有资本向关键领域和新兴产业集中的道路上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浦东作为上海乃至全国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自上世纪90年代初以来,一直走在国有企业改革的前列。
浦东新区政协常委肖本华接受《中国经济周刊》记者采访时说,在“增强核心功能”方面,浦东已做了三方面工作:
一是增强国有经济的创新引领功能。比如1月成立的浦东创新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正式启动了浦东天使母基金,进一步发挥国资创投补位功能,专注投早投小投硬科技。
二是增强国有经济的安全维护功能,如浦东农发集团积极推进浦东优质农业、品牌农业发展,力争成为维护浦东粮食安全的主力军。
三是增强国有经济的民生保障功能,如浦商集团围绕社区商业、农产品流通、养老服务、粮食储备四大民生业务板块,在智能化、绿色化、融合化上下功夫,近期用不到一个月时间完成新区养老板块整合重组。
肖本华表示,根据国资国企的新定位新要求,浦东推进实施了新一轮主业更新调整,进一步优化主责主业管理,如外高桥集团积极落实建设国家战略,聚焦提升自贸区保税区域的核心竞争力,持续壮大国际贸易、现代物流、高端制造三大基础行业,积极培育生物医药、智能制造、集成电路、汽车及零配件四大重点产业。
此外,按照产业部署,浦东还在不断加强浦东新区区属国企之间的资源联动,“一企一策”推动区属国企向产业组织商转型,如金桥集团正在全力推动向“产业业态+城市形态+服务生态”的又一次全过程转型,打造产业引领和园区升级的策源地,重点推进上海金鼎、上海金环、上海金滩等“七朵金花”的开发建设。
金地威新产业研究院院长葛培健接受《中国经济周刊》记者采访时表示,上海在本轮国企改革中取得了积极进展,特别是在增强核心功能方面表现突出。然而,要实现更高质量的发展,上海仍需在市场化改革、创新驱动等方面持续发力。
他认为,创新是推动企业发展的重要动力,上海国企应加大研发投入,鼓励创新思维,建立以市场为导向的创新体系,提升产品和服务的技术含量。这将有助于上海国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据优势地位,实现可持续发展。
7月29日举行的十二届上海市委五次全会审议通过《中共上海市委关于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中充分发挥龙头带动和示范引领作用的决定》。会议强调,深入推进国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动,推动以主责主业为聚焦的布局调整,增强国企核心竞争力。
在次日举行的市国资委党委会议上,上海市国资委负责人进一步明确了下一步的工作方向,提出要做到“五个突出”,即“突出发展新质生产力”“突出优化要素资源配置”“突出增强发展活力动力”“突出完善监管体制机制”“突出加强党的建设”。
其中特别提到,“一企一策”明确重点投资领域和方向,推动三大先导产业母基金实质性运作,新组建一批战新平台和基金;强化企业战略规划和主业管理,加快推进战略性重组和专业化整合,实施重点企业“瘦身计划”。同时,要着力提升董事会建设质量、专职外部董事履职能力,对科研人员开展多种形式的中长期激励,推动合规免责机制在重点领域落地等。
(本文刊发于《中国经济周刊》2024年第16期)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