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一刻钟,“圈”出美好生活

2024-08-27

한어Русский языкEnglishFrançaisIndonesianSanskrit日本語DeutschPortuguêsΕλληνικάespañolItalianoSuomalainenLatina

7月29日,商务部公示拟确定15个地区作为城市一刻钟便民生活圈首批全域推进先行区试点,其中就包括北京市东城区。

据了解,截至今年6月,东城区已建设28个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完成全部建设任务的76%,覆盖128个社区。未来,东城区将利用两年时间在辖区内实现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建设全覆盖。

行走于东城区,记者注意到,便民生活圈的完善与升级浸润着居民生活,无论是繁华的商业街区还是宁静的居民社区,都从中受益。从便利店、菜市场、洗衣店,到文化活动室、维修站点,居民步行一刻钟即可享受到便捷的生活服务。

菜市场:多业态 大格局

沿北京市隆福医院往北走90多米,就能看到兆军盛菜市场。

上午9时正值附近居民买菜高峰时段,菜市场里人头攒动。朝里走的,有一半人拉着购物小推车;往外走的,瓜果蔬菜收获颇丰,少有空手而归。记者举目望去,一派喧嚣热闹景象。

入口处附近有一家老北京豆汁店,门口贴着一副对联,上书“豆汁也能米其林,胡同里面藏匠心”。此时,店里座无虚席。

往里走,菜市场最显眼处立着一张大海报,一家清真店正在开业大酬宾,店里工作人员孙雪瑞手里端着一个大食盘,正在邀请过往的居民试吃。

柜台前“人挤人”的盛况让一位本意来买菜的老人停下了脚步。孙雪瑞递出一块牛腱子,老人尝了一口,询问起价格来。

“86元一斤。”孙雪瑞又递出了一块试吃品,“今天我们马记七宝斋开业,人太多,牛腱子要卖完了,您要买的话得赶紧排队。”

“来逛菜市场的人主要是附近的老百姓。他们来买菜时顺带买一点我们的肉食品,一顿饭就齐活儿了。”马记七宝斋负责人杨清源笑着对国际商报记者说道。

该清真店开业首日,50多种产品销量可观,其中金钱肚、酱牛肉、肚包肉卖得最快。“考虑到附近居民多为老年人,我们特意把一部分熟食炖得软烂。”据杨清源介绍,马记七宝斋在北京已开设40多家分店,正处于快速扩张期,“仅今年上半年我们就开了24家新店。”

谈及兆军盛菜市场,杨清源竖起了大拇指:“这里很有名气,人流量大,菜市场管理也很规范。新店开业首日需求旺盛,我们计划尽快推出更多新品。”

“我们一直缺一家清真食品店。”兆军盛菜市场负责人曾兆军向国际商报记者表示,为了健全服务业态,满足居民需求,菜市场今年特意引入了马记七宝斋,“他们也是北京老品牌,质量有保障!”

问需于民,问计于民。2021年该菜市场升级改造前,曾兆军花了一个多月时间做调研。“一方面询问附近街坊邻居,了解服务新需求;另一方面询问入驻商户,咨询管理好建议。”

2022年,菜市场升级完毕,明确了水果、蔬菜等六大品类布局。“我们设立了养老助残卡刷卡处,引入维修、便民餐厅、理发等服务档口,如今这里更像是一个综合体,基本能提供一站式生活服务。”曾兆军介绍,菜市场每日客流量已从改造前的4000多人次提高至如今的6000多人次,节假日的客流量更多。

记者路过一个菜摊,被一块竖起的牌子吸引了目光,上面只写了6个字——张家湾自产菜。记者想邀请摊主作一下介绍,话音未落,便被一位买菜的居民打断:“附近没有人不认识他们。摊主姓汤,他们的菜都是自己种的,我每天都来两三次!”魏家社区居民翟超英一边说,一边将刚买的生菜放入小推车中。

“自产菜摊是我们新拓展的摊位。”曾兆军说,今年很多老街坊提出,希望增设自产菜摊。

“你看这菜,一眼就能看出来是从地里刚摘的。”在自产菜摊上买菜的还有60岁的徐京华,家住景山老年中心附近,每天步行10多分钟来买菜。看到曾兆军,老人笑着迎上前来:“菜市场后面那个门到底啥时候开通啊?”

“还得等一阵儿,一定会开通的。”曾兆军指着一处隔帘向记者介绍,隔帘后面是正在装修的扩建区,总面积约800平方米,“扩建完成后,菜市场会新开一处入口,景山居民来菜市场就更方便了,走五六分钟就能到。”

据了解,菜市场扩建后,摊位将超过80个。未来,菜市场规模更大,商户数量将更多,曾兆军也愈发意识到加强管理的重要性。

在曾兆军的办公桌上,记者见到了一个500克重的铁秤砣。为了严防缺斤短两,他常去摊位上抽检。这个铁秤砣就是测试商秤准不准的工具。

“来买菜的大多是老街坊,多年来已与商户建立起了难能可贵的信任感。”曾兆军表示,规范的管理是维持信任的重要基础,“因此,商户对食品安全、消防安全等诸多管理措施非常支持,规范、有序的菜市场让大家的生意越做越好了。”

漫步市场,熙熙攘攘的人群集聚起火热的人气,印证着曾兆军口中的“越来越好”。在走访中记者也注意到,在用心做好生意方面,摊主们各有各的小窍门。

“这种有鳞片的平鱼肉质更鲜美。”何进同经营着一个海鲜摊位,每天深夜1点多就要赶到海鲜市场进货。谈及如何挑选质量更好的海鲜,何进同有不少小妙招:“带鱼就看眼睛颜色,黄色的来自水温偏低的产地,灰色的往往水质更佳、肉质更好。”

蔡少容是何进同的妻子,负责结账。她细心地准备了一个透明塑料袋,里面装着不同面值的人民币。“周围老年居民多,很多人不习惯用手机扫码支付,所以我特意准备了一个零钱袋。”蔡少容向记者强调,“你别小看这个塑料袋,我们每天收到的纸币能占总收入的一半呢。”

菜市场中当然不只有老年人。记者抬头间,惊喜地在菜市场二楼发现了一家名为“小云南”的餐馆。“这家餐馆不仅有很多老主顾,也为菜市场带来了许多年轻的客人。”曾兆军说。

2019年,“小云南”入驻菜市场。餐馆经理杨川告诉国际商报记者,他们最先打开的是银发市场,“有一位住在附近的老阿姨,家里每次来客人,都来我们店里订桌。还有我们的云南米酒,不仅年轻人喜欢,老年朋友们也愿意尝试”。

慢慢地,随着口碑不断积累,“小云南”客流群体中,年轻人的比重亦在不断攀升。这也给菜市场带来了更鲜活、更时尚的气息。

楼上放着爵士音乐,楼下沸腾着柴米油盐,这与记者印象中的菜市场完全不同。“拓展餐饮服务业态,目的是吸引更多年轻人,尤其是附近的白领,希望他们也多来逛逛菜市场。”曾兆军指向窗外,那里是正在建设的隆福寺商圈,“这个文化体验消费新地标有望获得更多年轻人的关注,这对我们拓展青年市场非常有帮助。”

顺着曾兆军手指的方向,记者看到了不远处的福隆寺商圈,同时也注意到了附近马路上坐满了国际游客的观光旅游车。

“我们经常招待一些外国游客,他们最爱点由羊奶制作而成的云南水乳饼和乳扇,外国人喜欢奶酪嘛。”服务员周小希兴奋地对国际商报记者说,“我们老板还受邀去法国交流过呢!”

“餐馆也是国际化的一个重要切入点。我非常希望能让前来旅游观光的国际友人看到,北京菜市场也很有范儿!”曾兆军自豪地说道。

维修摊:小事业 暖民心

建国门街道有一处网红便民修车点。2023年冬季,北京连续两天大范围降雪,室外放置的电动车受到影响,最常见的便是电池锁被冻住。风雪交加之时,维修点正常营业,为不少外卖小哥和周围居民解了燃眉之急。

几经打听,记者找到了这家便民修车点,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把紫红色的遮阳伞,上面清晰地印着三个字——建国门。走近后,记者才看到墙边立着一个牌子,上面写着建国门便民工程——便民服务站,下面是杨桂宝的手机号码。

“这把遮阳伞是2018年政府部门送的,上面还印着‘建国门’呢!”杨桂宝是服务站唯一的维修师,记者到达时,他正蹲在一个电动车旁拧螺丝。服务站已经来了4个快递小哥,或站或坐,排队等着维修车辆。

“这里我一年得来上十多次,往往都是车胎出了问题。”华迎春排在第三位,他做快递小哥快三年了。

“说实话,我们的电动车磨损频率比汽车都高。”另一位快递小哥在旁边补充道,“我每天都得跑200多公里。”

杨桂宝干活快、手艺高,在附近的快递小哥群体中有口皆碑。“最初是听别人推荐,说这里补胎特别快。修过一次后,车子再出问题我都是直奔这里。”华迎春说。

记者好奇地询问补胎通常需要多久,杨桂宝呵呵一笑说:“五分钟一个。”

补胎是个技术活,最难的是找到漏气之处。如果被大钉子扎到,就非常容易看到。但如果碰见细小的玻璃碎片或者研磨破损,仅凭肉眼就很难看出来了。

每当这时,杨桂宝就会拿出一个黄色喷水壶,里面盛满了兑水的洗洁精。他先将整个轮胎喷湿,让表面产生一些白沫,由于大气压的原因,破损之处的泡沫会被吹起,或者滋滋向外“吐水”。看到这种现象,杨桂宝心里就有底了。接下来,他用工具将破损周围磨平,然后涂胶补胎,动作行云流水,一气呵成。

修完这个轮胎后,终于轮到了华迎春。“你这不仅是轮胎问题,刹车片也要坏了。修理刹车比较费时,没个一时半会儿弄不完。”杨桂宝说。

华迎春有些着急,后面排队的外卖小哥更着急——临近中午,送餐高峰期马上到了。“你先骑我的电动车,等下午有空再过来取车吧。”杨桂宝递出车钥匙,华迎春连连道谢,骑上车就开始了工作。

杨桂宝一共准备了两辆备用电动车。来维修的人群中,一大半是快递小哥、外卖小哥,其余的既有周围居民,也有城市骑行的年轻人。维修站点这方小天地摆着一些路障石墩,其中一个上面摆放着一个打气筒。“这个打气筒常年放在这里,即使我不在,也不会收回去,方便有需要的人使用。”

维修点还立着几个不锈钢组合柜,里面摆放着各类工具和配件。上方是一把大大的遮阳伞,炎炎夏日给排队的人带来一片清凉。地上散乱地放着一些常用工具,每隔一段时间,妻子王丽便会出来整理一下工具。

夫妻二人住在西总布胡同,步行10分钟便可到达服务站。每天中午王丽都会给杨桂宝送午饭,但等他忙完工作拿起筷子时,饭菜往往都凉了。“我的吃饭时间一直不规律,下班时间也不规律,唯一有规律的就是每天早上8点准时出摊,这一干就是20多年。”在杨桂宝眼中,修车这件事,“一开始当成事情来做,现在当成事业来做。”

“这几年明显感受到政府更重视我们了。”杨桂宝说,在建国门街道环境整治提升后,过去零散的修理点旧貌换新颜,统一归入移动维修驿站。这不仅提高了维修点的社会认可度,还有助于为居民提供更好的服务。“毕竟,‘小修小补’是老百姓的日常生活。”

“建国门街道一共9个社区,我们设立了9个移动维修驿站。”建国门街道市民活动中心主任刘红对国际商报记者说,这9个维修驿站已完成定点,“我们咨询了维修师傅的意见,驿站的定点通常是他们常在的地方。”

“点位固定后,来我这儿的居民越来越多了!”杨桂宝说,“一开始我还不知道他们是怎么找到这儿的,后来有街坊告诉我,每个社区的告示栏中都张贴了一张建国门街道15分钟生活圈示意图,我们的位置在上面标了出来。”

“推广一刻钟便民生活圈网点动态地图、‘小修小补’便民地,引导更多点位‘进图’,让居民‘找得到’,这些都是我们的重点工作。”刘红说。

延伸阅读

为何是一刻钟?

一刻钟便民生活圈,是指服务半径在步行15分钟左右、可以满足居民日常生活基本消费和品质消费的多业态社区商圈,既惠民生也促消费。

“将15分钟作为便民生活圈的时间标准,是因为这个时间段被普遍认为是步行可达的理想距离,既能覆盖大多数居民的基本生活需求,又不会让人感到出行过于不便。选择15分钟,而不是20分钟或10分钟,是为了在便捷性和实用性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中国数实融合50人论坛智库专家洪勇对国际商报记者说。

8月23日,商务部发布第一批城市一刻钟便民生活圈优秀实践案例,包括15个城市案例、5个街道社区案例。

北京市以评促建,锚定2025年全市便民生活圈全覆盖目标,按照“一次划定、分年建设、实施评价”的思路,制定便民生活圈划分标准。

“建设一刻钟便民生活圈的主要目的是提高居民生活的便利性和舒适度,优化社区服务功能,增强社区的凝聚力和归属感。它旨在通过整合社区资源,提供高效便捷的服务,满足居民日常生活的多样化需求,促进社会和谐稳定。”洪勇说。

2021年以来,商务部等部门先后确定了四批共210个全国城市一刻钟便民生活圈试点地区,目前取得阶段性成效。截至2024年6月底,前三批150个全国试点地区已建设3946个便民生活圈,涉及商业网点88.82万个,服务社区居民7676万人。

“建议在建设便民生活圈时,充分调研居民的实际需求,确保服务设施的多样性和实用性;同时,利用数字化手段提高服务效率和质量,如建立线上服务平台,实现线上线下融合;此外,还要注重可持续发展,引入绿色环保理念和技术,提升社区的整体品质。”洪勇如是说道。

□ 本报记者 顾鸿儒

举报/反馈